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味道·年味|一口汤圆 千里团圆

芝麻与豆沙,汤圆馅永远的主角。

轻轻咬开薄而软糯的汤圆皮儿,油亮的芝麻馅便迫不及待流淌出来。趁着刚出锅的热度,赶忙嘬一口黑亮欲滴的芝麻馅儿,醇厚的香气从舌尖溢满口腔;豆沙馅颗粒感稍逊,但甜度更为清淡,口感也更为细腻绵长。



吹弹可破的皮儿、甜香醇厚的馅料,如此完美的“梦中情圆”在哪里能找到?南京老南湖一定会回答:“安家”!

清晨五点,安家桂花汤圆便开门了,这是南湖的第一口甜。

几口大桶里,袅袅水汽不紧不慢地蒸腾着,桂花汤圆汤底、赤豆元宵和桂花糖芋苗静卧其中,等待着锅盖揭起的那一刻。灶台后,老板安德发有条不紊地招呼着客人,盛起一份份热乎乎的甜蜜。



水磨面制成的汤圆皮,鲜亮又耐煮,满满的馅料令人大呼过瘾。红糖打底熬制的赤豆元宵,丝丝桂花带着秋天阳光的气息,与酒糟、红豆铺陈出独有的甜蜜与清香,汤汁稠而不腻,更衬托出小元宵的嚼劲。

与其他客人相比,自带饭盒的史阿姨有些与众不同。她说自己爱吃汤圆,而心爱的小孙女非安家的元宵不要:“从小就喜欢吃,现在已经十一二岁了,还要吃他家的!”



与初来意在尝鲜的客人相比,老客来到这里,多半是招呼老板打包一份热乎的。盛汤圆的时候,还会到隔壁买个大麻团或者来碗牛肉汤。熟门熟路、随来随走,亲切到仿佛是自己家。

在各色店铺“摩肩接踵”的南湖,安家汤圆的门面与其名气属实不太相称。大门宽不过三四米,十几平方米的店里,除了给客人准备的两张桌子、若干凳子,只剩一个工作台的空间。

不过这也带来了另一种体验: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不妨到门外的桌旁坐坐。手捧一碗温热,看街巷喧嚣、人来人往,别有一番趣味。

坐在外面抬眼一看,福园街上一连三家店面,都有“安家”的名号。带着好奇一问,果然!汤圆店老板是安德发,中间的麻团由安德发亲妹妹操持,牛肉汤则由表弟当家。怪不得可以随便串门呢!



安家桂花汤圆的开端,是一辆再普通不过的小推车。

1995年,年轻的南湖与年轻的安德发夫妇相遇。那时的一切,新鲜而明亮。安德发记忆犹新:“推车平时就停在斜对面的小区楼下。”

彼时的南湖美食界,是一辆辆推车组成的江湖。没有网络点评打卡,名气口碑全凭口耳相传。

“刚开始的时候汤圆才卖一块钱一碗。”初入美食江湖的安德发上来便受到了极大欢迎,只可惜小推车空间有限,一天两三百份的汤圆售完便告收摊。

多年来,安家的菜单上多了不少内容,只有汤圆依旧是芝麻、豆沙两种口味。

上午九点多,趁着不忙的功夫,安德发赶紧扒拉几口热气已经不多的面条。一直在工作台前的儿子安孟手上仍然一刻不停。

临近元宵节,外带生汤圆、元宵的订单“疯涨”,每天一千多个,要从早包到晚。遇到量比较大的外带单,父子俩就相互配合着清点、打包。“圆芝麻,长豆沙。”怕搞混了口味,父子俩还不忘一次次告诉客人区分的方法。

安家门前,排队是常态,春节到元宵节这段时间,更是忙到父母儿女一大家子齐上阵。安孟笑着说:“以前我是有空过来帮帮忙,现在被正式’收编’了。过来之后,平时能轮流歇一歇,让父母他们轻松一些。”

等忙完了正月、过了惊蛰春分,暖风带来绵绵细雨的清明时节尚未来到,青团、粽子、流着油的烤鸭蛋就要来了。一年中最热的两个月,人在高温的灶台前实在待不下去,安德发一家会暂时歇业。到了秋天,新炒熟的芝麻在汤圆里等着给人惊喜,元宵和酒酿里又能尝到新打桂花的香气……



一年复一年。岁月在人脸上刻下沧桑,小小的汤圆店也渐渐失去新亮。但南湖这片地烟火气的熏染,却让老店历久弥新。

会重修吗、会扩大吗、会开分店吗?一家人的回答十分默契:“会考虑找一个更大的地方。就在这附近,老客一定能找到。”

“圆芝麻,长豆沙。”揭开锅盖,咕嘟咕嘟热气四溢,几只汤圆从红豆和红枣中探出白白胖胖的身子,又是一锅满满的甜蜜……

策划/拍摄 | 宫燕敏、陈凌天、张苏宁、孟涛

采写 | 张苏宁

视频编辑 | 陈凌天

海报设计 | 夏晓晨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