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2月14日南京讯(记者 张承辰)“不好了,我卡里30多万么得了!快帮我想想办法……”年初七,凌晨3点41分,南京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热线“96110”接到了市民胡某的求助电话,正在值班的辅警张敏和同事们立刻进入和诈骗分子“抢时间”的紧张节奏。
“应该是遇到了电信诈骗!”张敏第一时间就理清了思路。她一边安抚胡某,一边引导她进行回忆。胡某想起曾接到自称支付宝蚂蚁金服工作人员的电话,让其消除校园贷账户,否则就会影响征信……很快,胡某颤抖着声音陆续提供出5张嫌疑卡。具体操作细节和涉诈账户卡号等关键要素摆在张敏面前。汇总研判后,值班民辅警立即组织开展止付、冻结工作,最终31.2万元被牢牢锁定在卡里!
2月9日上午,新江苏记者来到位于秦淮区白下路的南京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探访时,张敏回忆起这个值班期间发生的紧张故事,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又赢了一次!”
“你知道吗?我们最开心的就是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止付成功’四个字!”尽管电诈手段她已见怪不怪,受骗金额也从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但提到让市民的钱财失而复得的这些具体案例,她仍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像张敏一样,中心大厅还有23位接警员正守在各自工位前,重复着拨号、接听、放麦、打字的动作。数据和信息在他们面前的电脑屏幕上频繁跳动,此起彼伏的电话铃、紧凑有序的劝阻语和打印机的出纸声交杂,仿佛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过年了,骗子不过节吗?”记者问。
“节假日恰恰是电信诈骗的高峰期!”张敏说,“早一分钟、早一秒有可能阻止数额高达数十万、数百万的骗局,晚一分钟、晚一秒都有可能会让一个人失去所有积蓄、一个家庭支离破碎!”
记者抬头注意到,“全民反诈 你我同行”“为人民利益而战,以人民期盼为念”等标语在大厅墙上分外醒目,而这些,正是反诈民辅警夜以继日工作的生动写照。
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反诈民辅警们一年365天都24小时坚守在岗,虎年春节也不例外。这些反诈“守年人”经常在捂紧、追回每一笔关系着市民衣食住行的钱款中迎来春节值班日的黎明。
在接警席西南角坐着一位安静的年轻接警员,手指频繁在发送键和手写本之间来回切换……她是精准劝防组95后辅警张济泽。
“我在向市民推送预警信息,记录预警备案。”张济泽告诉记者,“预警是为了及时劝阻容易或已经被骗子盯上的市民,最近预警量平均1万多条一天,我们6组分工,每组4-5个人,小伙伴们都是24小时值班。”
今年是张济泽第四年春节值班,三年前年终入警的她,第一次工作锻炼就是春节反诈工作,相比刚开始的生疏紧张,现在的她已经对新春值班了然于心。和往常一样,她头天早上9点开始接警、止付、预警,第二天早上9点交班,处理日常工作,晚上5点半下班。连续32小时一线坚守,用反诈“敬业福”换来金陵“平安福”!
除了接警办公区外,反诈中心还有多个主流银行和三大通讯运营商入驻,负责涉案资金的快速止付、冻结和对涉案电话号码的快速核查、封停等工作。记者心里顿时觉得,这样周密的部署、分工和配合能大大提高止付的效率。而事实也是如此,春节期间南京市民的“钱袋子”被捂得紧紧的,涉诈警情出现大幅下降。
“电信网络诈骗远程非接触、团伙化、智能化、隐蔽性强,事后打击不如事前预警,要破案快,更要少发案。”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通讯网络诈骗侦查大队大队长许大志说。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春节期间推送劝防指令7.75万余条,见面劝防1.58万余人次,成功拦截即将打款的潜在受害人400余人,避免直接损失170余万元,返还受害人资金1031.71万元,涉诈警情下降近半。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任重道远。许大志介绍说,目前,反诈中心通过“96110”预警劝防机制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织密“反诈墙”,守牢信息入口和资金出口,还将预警划分为“红、橙、黄、蓝”四级,根据当事人所在区域,点对点发送至社区民警,将反诈纳入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依托全市万余个网格、数万名网格员队伍,“警网融合”开展全民反诈宣传和见面预警劝防工作。
“电诈的话术是抓住老百姓图利或恐惧心理,天上不会掉馅饼,转账扫码要谨慎,冒充公检法也不用怕,我们公安局不会通过网络或电话办案。”中心民警陈钢向记者普及常见诈骗手法,并提醒说,“马上就到元宵节,诈骗分子会更‘活跃’。灯谜可以猜,但陷阱不能跳,尤其要警惕街边扫码领福利、冒充‘亲友同事’发的有木马病毒的‘节日祝福’链接、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退款等套路。”
“96110这个电话,一定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