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数字乡村的贵州实践|向“网”的生活——“数”说贵州“ 智 ”富梦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希望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殷殷关怀暖心田,谆谆嘱托新定位。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今年,新国发二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凝心聚力闯新路,笃行不怠书新篇。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贵州的四个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也积极探索着这条数字技术的发展之路。



“数字大脑”进化屋村,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金沙 “智慧农业” 振翅欲飞,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鼓足了农户的“钱袋子”;息烽的大数据 “跑腿” 忙 ,“数字赋农”撑起农业“智”富梦。

千里眼和顺风耳 “数”说化屋

【完整视频:向“网”的生活——“数”说化屋】

在黔西市化屋村,看得见的是乌江画廊秀丽风光;看不见的是化屋发展背后的 “数字大脑”。

2020年黔西市化屋村开始启用“5G+数字乡村统一信息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服务全村。数字服务,智慧旅游,宣传展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经济,文明实践,和信息设施八个板块,构成了化屋村“5G+数字乡村统一信息平台”。



该信息平台是化屋村的其中一只千里眼,通过它可以详尽了解化屋村的人员组织、医疗、教育等等基本信息。小到村民可支配收入,大到农产品年产量、化屋的发展动态。



化屋村的另一只千里眼,长在户外,通过5G+VR的技术,化屋村的美丽风景被推向了世界,无论你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云游化屋。

当然有了千里眼,化屋村还有属于自己的顺风耳——云喇叭广播设备



云喇叭的视频监控平台,能够让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对全村进行实时监测和通知,有效制止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数字技术进村入户,不仅推进了化屋村的基础服务建设,同时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绣娘们搭上网络快车,摇身一变成了网络主播,架起灯光,摆好镜头,她们正畅游“云端”忙着致富。据了解,当地苗绣扶贫车间。去年线上产品的销售额达50万。



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手段,不仅便利了化屋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还扩大了传统民间技艺的销路,更成为了当地提升乡村治理,旅游管理和文明实践质量的助推器。



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支部书记许蕾:2021年化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的综合收入3.1亿元。



“智”富有道  农民吃上“数字饭”

2017年黔西市,就曾获得了,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称号。

在黔西市,食用菌产业,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生态循环产业,产业发展已涉及28个乡(镇)。2021年食用菌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羊肚菌7400亩,黔西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是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缩影。

【完整视频:向“网”的生活——撑开农产品销售的致富网】

近年来,作为贵州的新兴产业,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梯队,用“数”赋能,除了通过既有的网络平台,将食用菌销往全国乃至世界之外,黔西市积极发挥点多、面广、线长的服务网络优势,搭建线上 “供销同城”平台,组建线下供销同城生鲜配送中心,打造本地农产品全产业链。通过现代化的分拣和物流管理,将本地自产的生鲜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平价配送给城市居民,畅通农产品县内流通。



面对贵州省食用菌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也有着自己的期待。

黔西市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孟谈:我也有一个小目标,到2025年,我们差不多要做到5个亿。



据了解,在“供销同城”平台建立之初,月均销售本地果蔬就已达300吨,而这一销售额也随着平台的日益完善,不断提升。



撑开农产品的致富网,就是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网,这一切的实现都要以大数据为依托,黔西市乡村振兴农业大数据平台项目,是一项从基地到市场、从田间到餐桌,线上线下同步批发零售为一体的运营体系,乡村振兴农业大数据平台在黔西市全面建成后,每日可销售果蔬80吨,年均销售可达3万吨;线上线下结合累计销售预计可达4000万元。



黔西市通过已建成的电商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将本地自产的果蔬、蛋禽、肉类等生鲜农产品平价提供给城市居民,挖掘市场消费活力,畅通农产品市内流通渠道,确保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同时,通过市场需求,引导种植基地形成订单种植,培育职业农民,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用“数”赋能 打造数字乡村新样板

【完整视频:数字“智慧农业” 跳动魅丽金沙】

农业高效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贵州金沙县乡村振兴高效现代化示范园,引进国际先进的灌溉技术和种植模式,为当地高效农业树立新样板。



示范园里蓝莓种植面积有155亩,露天种植区域23.8亩,种植蓝莓42,000株,仅仅需要几个人就能够管理完成,这也正得益于园区引进的国际先进的灌溉设备。遥控器和各类机械按钮成了基地技术负责人刘渊的新农具。



基地技术负责人刘渊:这个大棚有8亩地左右,一个人可以管理这样的大棚5个左右。我们的蓝莓产量比普通的种植方法提高了5~6倍。



在园区的另一侧,是占地67亩的鲜花基地。整个基地有玫瑰花苗10余万株,主要品种有粉红雪山、夏日阳光和欢乐颂,同样是通过水肥监测系统进行管理。



通过埋藏在土壤中的温湿度检测器、土壤养分传感器,可以了解到土壤的状态,以此决定适时的补水补肥。



整个种植周期,除了鲜花采摘、蓝莓采果用工高峰期,需要大量人工参与,其余时间只需要少量工人,一次投入多年生效,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花圃管理人员杨远超:自己一个人管理这一片基地非常轻松。工作不辛苦,收入还不错。



在示范园里,智慧农业数据资源分析管理工作组,通过采集农户土地数据、环境数据及气象数据等,再经过农科所专家精确分析后,精准筛选适宜的特色农产品种子种植,有效解决了农户“种什么”的难题。种植环节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单产提高、成本降低、质量安全。



2021年,金沙县农业生产总值80.79亿元,同比增长9.5个百分点,共完成农产品零售总额1.2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009.87万元,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比8.41%。



金沙县委网信办副主任胡鹏:下一步,全县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着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着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着力繁荣乡村网络文化,着力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数字技术,让金沙县农业从田间到指尖,智慧农业助力农民增产增收。金沙县强化大数据在农业上的应用,不仅降低资源成本、增加农业全产业链价值,也是金沙县农业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享受“数字”红利 幸福生活好惬意

【完整视频:“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百姓乐享智慧生活 】

为了让数字化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金沙县西洛街道以三个社区为试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聚焦治理服务、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



在金沙县西洛街道只需要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打开有声图书馆,就可以选择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听书、看书自由就是这么方便,如此惬意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了当地群众的一种习惯。



此外西洛街道还将三个社区的千亩荷塘、葡萄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西郷季民宿等产业进行整合规划,实现生态农业、乡村美食、创意民宿等“一站式体验”,周边旅游景点、特产商城、美食住宿一张图查询,“农+旅”更加深度融合发展。游客只需扫一扫智慧门牌,点开“图个方便”,便可“找停车、找公厕、找民宿、找餐馆、找娱乐”。



不仅如此,在西洛街道社区医院,“互联网+远程医疗”的诊疗有效提高社区整体救治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医疗信息化,让专家通过网络手段,走近居民的身边。



金沙县西洛街道卫生院医院院长黄艳:在诊疗过程中遇到比较困难的病人,我们会直接和上级医院联系,然后通过远程医疗的平台,和上级医院的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我们这边把病情汇报清楚以后,上级医院的医生就会给我们的病人下诊断,下医嘱。具体怎么诊疗都会给我们一个比较具体的指导意见。



随着智慧西洛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数字赋能将更好地助力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的翅膀”。

智慧“云”助力 手机成了“新农具”

【完整视频:向“网”的生活——智“惠”息烽】

初春三月,天气转暖,在息烽县新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鸡场里, 12000只商品肉鸡正在等待着投喂,养殖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完成了喂食工序。



肉鸡养殖户张进昌:这个轻松太多,因为是高科技,各方面温度也保持得好。



一个小小的按钮,机器就将饲料自动投放到喂食栏内,解放体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户的喂养效率。



在息烽县数字化肉鸡养殖云平台上,通过大屏可以实时了解到鸡舍内的相关状况,也可以了解到温湿度、光照和氨气浓度等等相关信息,在农户的手机端,可以随时远程查看鸡舍内的相关情况。如果有异常,农户也会收到相应的预警信息。



养殖户们关注的畜禽防疫问题也尽在大数据的掌控之下。询问、查看、登记、拍照、防疫注射,通过“防控管家”APP,防疫人员从查询登记、防疫注射到信息上传,只用短短的5分钟就能够完成一头猪的整套防疫流程了。



动物防疫员冷百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感觉效率比以前快了一半多,节约了我们的时间。



息烽县作为中国首批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云上”养鸡仅是该县数字乡村建设的一部分。在息烽县县域大数据创新应用展示中心里,一张大屏接入了医疗、教育、农业等12个板块的信息内容,让整个息烽全县情况在此“一网览尽”。



息烽县依托贵州数字乡村建设监测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推动人居环境信息化管理。在息烽,全县161个行政村的1247个垃圾收集点、40辆垃圾清转运车辆全部安装了物联网数据采集装置,并将采集数据实时汇聚到平台,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回收、处理等全过程监测分析,解决了农村垃圾清运管理难的问题。



从纸笔到数据的转变,极大的提升了防疫人员的工作效率。手机也成为了农户们离不开的“新农具”。



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防控管家”创始人袁林:用咱们防控管家后台的数据,通过智能分析、智能提取以后,一分钟就能够完成数据统计。

数字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电商赋能,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被誉为贵州第一淘宝村。过去村民们采收的辣椒、蕨菜需要拿到市场上去售卖,而现在足不出户便能完成销售,一年光卖村里的山货,就可收入上百万元。



为减少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息烽建立了农特产品流通对接平台,通过数字网络连接产销让山货“出山”更便捷。



接单、装箱、打包、发货,这是龙瑞一天要重复很多遍的工作流程,通过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线上方式,让当地农副特色产品小豆腐、酸菜、蕨菜等走俏网络,既帮助农户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也让不少像龙瑞一样的返乡创业人员富裕了起来。

息烽宇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龙瑞:去年大概销售额有一百多万。



中共息烽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明伟:我们息烽县将紧紧抓住新国发二号文件重大的政治机遇,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科学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全力推进我们试点建设各项工作。



“云”上养鸡、数字防疫、农村电商、数字教育等等,地处西部山区的贵州各县只是贵州数字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国家推进数字乡村试点以来,大数据技术在贵州加快“进村入户”,不仅促进了当地乡村的生产生活“提档升级”,使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也让乡村振兴有“智慧”更有“质量”,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



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数字乡村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正以数字乡村建设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