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为“挤出来”的篮球场叫好

  近日,笔者在石家庄市街头散步,发现城市的一些边角弃地被整治一新,从中“挤出来”不规则的篮球场,虽然有的只有半块场地,有的尺寸不规则,但并不妨碍市民锻炼打球,十分热闹。

  据了解,今年石家庄市将利用拆违腾退地、街头路旁空闲地、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建设200个以上球类运动场地。第一批81个球场已经建成,并于4月份向社会开放。

  石家庄的探索实践至少有两点值得称道,一是注重内部挖潜,向城市要空间。这81个场地涵盖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均是合理利用存量零散土地建设,没有额外增加土地供给。二是坚持公益导向,提供基础健身服务。扩大公益性,提高参与度,增强可及性,把公共健身设施修建在居住聚集区和人流量大的地方,不求高级豪华,而是首先满足市民健身的基本需求,让市民在家门口或走不远就有得玩。

  放眼全国,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冬季奥运会成功举办进一步点燃了人们的健身热情。3月下旬,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

  可见,提供公共健身设施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但从现实情况看,公共健身设施供给不足的短板仍较突出,特别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及城市中的老城区,健身没场地、场地远或场地贵的问题较普遍,供给的数量和速度还不能跟上群众的健身愿望。一些城市想了不少办法,但受制于土地空间有限或财力不足,仍达不到群众期待。

  这些难题并非不能破解,包括石家庄在内许多城市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城市没有大块土地,可以强化资源集约利用,路边地、小街角、口袋公园同样能发挥大作用;同时利用城市更新契机,加强拆违腾退力度,盘活存量低效用地,还空间于城市,还公共服务于人民。政府没有足够资金,可集中力量先解决基础性普惠性服务供给,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引导多方参与,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分步骤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或收费场馆,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市民对公共健身设施有刚性需求,不少城市虽受制于空间或财力,补齐短板面临诸多困难,但只要千方百计、尽力而为,集中力量满足基本需求,还是大有可为的。 (王胜强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 张爱红)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