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继业 明涛 一言 王鹏 刘贺 胡俭 周晗
■立足于“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源头、“新运河”南水北调东线地理源头,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生态保护中勇挑重担、示范带头。
■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殷期望,扛起“国之大者”,“好地方”扬州正在讲述运河新故事。
■新时代的“三头宴”,让我们以一个精巧的角度,回望一座城市的运河文化记忆;也让我们在一个更加清晰的坐标下,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北京炒肝、天津炸糕、淮安茶馓、扬州烫干丝、苏州三虾面、杭州小笼包……6月17日上午,为期一周的2022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暨第四届中国早茶文化节在瘦西湖畔开幕,众多运河沿线城市纷纷端上“地标美食”,让八方食客大呼过瘾。
大运河,一条文化带,也是一条美食带。作为运河原点城市、世界美食之都,扬州淮扬菜闻名遐迩,“三头宴”便是其中代表。
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蟹粉狮子头……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人民,推动南北交融,繁荣城市经济,从多滋多味的运河美食,便可品味出多姿多彩的运河文化。
以河相连,因河而融,与河共生。八年前的今天,由扬州牵头,沿线35座城市一起干成了一件大事——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申遗成功后,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条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是摆在所有运河城市面前的考题。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扬州视察,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指出“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在江都水利枢纽嘱托“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而今,扬州端出了一道新时代运河“三头宴”:立足于“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源头、“新运河”南水北调东线地理源头,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生态保护中勇挑重担、示范带头。
统筹打造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让古运河重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护佑一江清水向北流;与中外城市深化交流合作、文化互鉴,构建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殷期望,扛起“国之大者”,“好地方”扬州正在讲述运河新故事。
让古老运河“活”起来
历史文化源头勃发青春脉动
“三头宴”,色最重、形最憨、味最浓、食之最滑爽者,当数扒烧整猪头。擅做此菜的淮扬大厨说,要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浓香醇厚而不失其味,刀工和火候是关键。
“文”火慢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亦如此。
船行古运河,驶过东关古渡,西转而入,便是北护城河。夏日炎炎,沿河北岸的文汇阁、冶春、天宁寺、486非遗集聚区等,重建、修葺、改造多点进行。在这个运河文化遗产的集聚地,扬州正以精雕细刻的刀工、“文”火慢炖的火候,建设北护城河沿线文旅集聚区,打造“古运河重生”的首发线路。
“活态”是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加分项,也是扬州在大运河保护中一以贯之的理念。
保护好运河文化,要守其形。
从牵头申遗起,扬州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理解愈发透彻,行动愈发慎微,保护愈发果决——全市所有建设项目,凡涉及大运河遗产保护区域以及历史遗存保护区域的,规划部门必须书面征求文物部门意见,必须先考古、后建设。
申遗成功后,扬州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率先公布实施政府规章《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编制完成《扬州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总体策划》,其顶层设计均围绕一个内核,即在遵循《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基础上,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向,多层面、多角度对运河遗产资源进行保护利用。
传承好运河文化,要扬其魂。
扬州城南,运河三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标志性工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建成开放一年。“明代万历年间,扬州知府郭光复率领水工沿河舍直改弯,形成曲折的‘三湾’,用增加河道长度和弯度的方式来抬高水位和减缓流速,解决了漕运难题,被世人赞为‘三湾抵一坝’……”中高考结束,一批批青少年走进这座博物馆“打卡”,了解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丰富的文物结合“5G+VR”技术,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这座以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以迥异于传统博物馆的陈列、参观方式,将大运河最为显著的“活态”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建成开放一年来,其接待参观者已达118万多人次。
无独有偶。去年4月,扬州运河大剧院开始试运营,一年多来共举办各类演出和公益活动200余场,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不仅满足了扬州市民高层次的文化艺术需求,更成为展示运河文化活力和魅力的重要窗口。
一馆一院,阅尽运河千年。开放、创新的展陈演出方式,何尝不是扬州活态传承运河文化的生动实践。
利用好运河文化,要美其味。
左手咖啡、右手手机,品传统小吃、看非遗文创,一路自拍玩不停……今夏,古运河畔的皮市街、仁丰里火出了圈,10天之内十多次登上央视各类节目。非遗融入生活,自带烟火气、文化味,让游客直呼“真香”。
正在建设中的北护城河沿线文旅集聚区,涵盖艺术博物馆、演艺中心、文创设计基地、艺术品巡展及拍卖、美食街、酒吧街等多种业态,建成后将成为扬州新的文化商业地标。
文化是诗,旅游是远方。从不缺少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扬州,把“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文化繁荣、文旅共兴的‘好地方’”写进202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以期运河的“诗和远方”在历史古城交相辉映,绽放耀眼光芒。
古老的大运河,在她的发端之地,正勃发“重生”的青春脉动。6月5日,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施桥船闸,船舶通过量108.7万吨。经过航道“三改二”和去年底完成的“长江口门工程”改造,运河扬州段年货运量超过3.5亿吨,达到历史最高纪录。遥想“漕运咽喉千帆过”的盛景,怎不令人感慨这黄金水道和经济长廊的归来与勃兴。
一江清水向北流
生态红线守护南水北调东线地理源头
好水养好鱼,好鱼做好菜。要把一道拆烩鲢鱼头做得“皮糯腻滑入口粘、汤汁稠浓味道鲜”,扬州人会首选高邮湖大花鲢。
炎炎烈日下,碧绿的湖面,一条大鱼翻起水花,透过清澈的湖水,鱼身上的淡黑斑纹清晰可见。“这是花鲢在打水呢!”在巡视船上,高邮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光圣指着水面说,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涵养生态、保护水质,近年来高邮湖实施封湖禁渔,同时在部分水域以“人放天养”的模式,生态养殖有“环保鱼”之称的花鲢。“我们一般冬季才开捕,去年一网下去有近10万斤。想吃到高邮湖大花鲢做的鲢鱼头,再等等喽!”
湖水南下,沿着淮河入江水道通过夹江,在三江营汇入长江。三江营,因长江、夹江、太平江汇集而得名,这里是南水北调东线起点江都水利枢纽的取水源头。
走进位于广陵区头桥镇的三江营湿地公园,只见一棵棵水杉、杨柳绿影婆娑,一只只白鹭展翅而飞。“以前这里可不像话,旧船厂、废码头,油污遍地、污水横流……”头桥镇“两山办”主任徐子忠,曾任夹江入江流经的最后一个行政村——九圣村党总支书记,他对三江营湿地公园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
“上世纪90年代,地处长江边的九圣村大搞工业经济,造船业首当其冲,村里先后引入东昇船厂、金三角船厂,但经济火起来的背后,却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徐子忠说,转机发生在21世纪初,伴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开工、扬州市第五水厂落户,一场场关停并转污染企业的战役在“源头”三江营打响。“从2009年起,我们先后关停了两家造船厂、一家‘渔家乐’,还有长江边的三家特水养殖场,并在造船厂旧址上开始大规模复绿。”
2017年,市委、市政府践行“两山”理念,以三江营生态湿地保护片区为核心,统筹推进生态修复、环境提升、田园风光塑形、特色园区打造等,成功创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省级湿地公园。今年,三江营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提上议事日程,争创国家级湿地公园。“把这片水源地保护好,自己喝着才放心,送水北上才安心。”徐子忠说。
护佑一江清水向北流,扬州不仅要保护好取水源头,还承担着境内沿输水线全程守护的重任。
“我们跟踪监测近10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扬州干线水质全部稳定在Ⅱ-Ⅲ类,符合或优于北送标准。”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局长王永东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一条由南向北纵贯扬州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可以作答。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扬州以南水北调东线“清水通道”为主轴,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推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
“截至去年底,扬州共完成44个行业1904处污染源的现场排查、监督监测和达标评估,整治‘散乱污’企业1031家,高宝邵伯湖养殖面积从最高峰的19.5万亩压缩至8.7万亩。”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处长孙江介绍。
统计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2013年10月通水以来,已向北输送清水544亿立方米。
今年4月28日,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供水补充下,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听闻这一好消息,徐子忠乐道:“白居易《长相思》中的一句话,如今要改改了——‘江水流,清水流,流到运河最北头’。”
构建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三头宴”品之有味、香飘四海
蟹粉狮子头,因外形如雄狮之头得名。
这道佳肴,相传始于隋唐。让人不禁好奇的是,狮子并非中国“特产”,一道自古相传的淮扬菜为何会以其“冠名”?
这要从古代扬州的地理、经济地位说起。隋唐时期,依托运河与长江这一黄金交汇点,扬州成为东南第一大都会、对外交流的门户,各国使者、商旅云集,奇珍异宝、珍禽异兽汇聚。想来,彼时的扬州人自是见过狮子,才会想出“狮子头”的菜名。
运河通江达海,海洋沟通世界,造就了扬州自古以来包容开放的城市特质。近年来,扬州秉承“创新创造、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使大运河再次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
5月30日至6月3日,2022世界运河大会在德国莱比锡举行。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顾问、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出席大会,发表“碳中和与中国运河城市的复兴”主旨演讲。
王石在演讲中介绍,从2013年起,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持续投入近百亿元,在81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生态修复,加强产业绿色低碳化改造,恢复1000多亩滨水空间,对45条河道进行环境整治,关停、整改、取缔539个废旧品市场、汽车拆解市场和临水船厂、砂石厂、化工厂等,令积存40年的旧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我们见证了一座以科技和生态为标志的新城的崛起,并共同打造了国际水上运动训练和赛事中心。”王石说,出门即是景、推窗即见绿,借由水上运动,城市与城市、人与人、建筑与建筑、河流与河流、文化与文化之间相互连接,顺理成章地演变为国际交流的纽带。
WCCO,江苏省唯一一家国际性民间社会组织。自2009年在扬州成立以来,WCCO每年参与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邀请全球运河城市集中展示、交流、传播文化,共商共建共享运河保护与发展路径。
再过5天,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将在扬州举行。国内外运河城市代表、运河领域专家学者将会聚一堂,围绕“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碰撞智慧的火花。
原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大卫·爱德华兹·梅说,世界上有520多条运河,分布在50多个国家,沿线有3000多座城市和上万座古镇,“扬州最令人敬佩之处,是不仅牵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而且结成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找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答案。”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美国东部时间6月17日上午,第193届费城花卉展中国文化节“中国日”活动举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园林城市,扬州应邀参与活动,吸引众多美国游客观赏,赢得广泛赞誉。这是继2021年4月至10月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扬州园林艺术再次参与国际间文化交流。就在一年前,在扬州世园会——一场以运河、园艺、美食、历史为纽带的世界名城聚会上,25个国外城市和国际组织展园、26座国内城市和企业展园、13个江苏城市展园联袂登台,吸引近220万人次四海宾朋共度精彩纷呈的好时光。
如何以运河为媒讲述扬州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扬州巧借优秀文艺作品,令新时代的“三头宴”香飘四海。
2018年10月,中国·扬州首届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在扬州举行颁奖晚会。影展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影片1837部,这是积极探索推动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中国行动、江苏实践、扬州案例”。
今年6月19日,第二届中国·扬州“运河清风”微电影大赛颁奖活动开启线上首播,在1605部参赛作品中,119部获奖作品脱颖而出。
“好的作品能够时刻给人以警示,正是这些作品,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廉洁的重要性,感受到运河文化的厚重。”大赛终评委、中国电影集团艺术委员会主任江平说。
回首往昔,肩负时代使命的扬州用一个又一个创新创造,把扬州方言转换成世界语言,将精彩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新时代“三头宴”正如此——它让我们以一个精巧的角度,回望一座城市的运河文化记忆;也让我们在一个更加清晰的坐标下,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编辑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