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大丰:竞逐“双碳”新赛道 追梦“风光”好气象

广袤的滩涂,浩瀚的黄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风、光资源。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毛竹沙北侧海域,一台台百米高的白色风车屹立于海天之间,海风过处,叶片转动,源源不竭的电流通过海底电缆汇流至升压站,接入电网后点亮万家灯火。



这是目前国内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能源江苏大丰H8-2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220千伏海缆长度达到86.6公里,最远一台风机离岸82公里。据三峡新能源盐城大丰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于去年底建成并网发电,年上网发电量达9亿千瓦时,可满足约37万户家庭的正常用电需求。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6万吨。

大丰区供电部门一份最新数据显示,当前该区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万千瓦,今年1-5月份新能源发电量达37.8亿千瓦时,首次超过全社会用电总量33.5亿千瓦时。这意味着该区绿色电能供应量不但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覆盖本地需求,还有可观“盈余”向其他地区供应消纳,绿色清洁电能实现了跨区输出。



大丰区海岸线长112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沿海及近海70米高度风速超7米每秒,是建设大型海上风电场的理想场所。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丰区知势谋局、借势登高、蓄势跨越,聚焦项目建设、聚力开放创新,开启了一场“追风逐电”之旅。

从2009年起,金风科技、中车电机等风电行业领军龙头企业“追风而来”抢滩大丰沿海,大丰风电产业园迅速发展,集聚了中船重工双瑞风电叶片、中天科技海缆、龙马风电装备等一大批重量级企业,形成了风电整机及相配套的电机、叶片、海缆、塔筒、机舱罩、叶片成套芯材等研发制造及运维服务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条。目前,该产业园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研发、设计、制造、测试能力雄厚。“十三五”期间,大丰区海上风电规划容量415万千瓦,约占江苏的30%、盐城的50%,成为江苏打造“海上三峡”名副其实的“主战场”,形成了“中国风电看海上,海上风电看大丰”的行业共识。



在风电产业阔步前行的同时,该区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耕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成功招引阿特斯、正泰新能源、天合光能等光伏行业领军企业扎根发展,加快打造光伏产业集群新地标,目前已形成3吉瓦光伏电池和19吉瓦组件的生产能力。今年5月17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迎来“重头戏”——天合(大丰)储能系列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积极顺应“双碳”趋势,致力于加快建设光伏与储能协同发展的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助力打造风光储一体的能源互联网基地、零碳产业园区,为大丰区加快打造千亿级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用好资源“聚宝盆”,端起绿色“金饭碗”,在“双碳”目标下竞逐新赛道,大丰区底气十足,动能澎湃。坐拥长三角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大丰区牢固树立链式发展理念,以行业龙头企业“建链”,以关键配套企业“补链”,推动上下游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增强产业发展强度和韧劲,打造具有大丰特色的优势产业链。聚焦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大丰区重抓风电装备和晶硅光伏产业链,依托大型风机、电池片、组件等核心产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招引关键配套企业落户,探索发展储能产业,努力将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2021年,大丰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规上企业32家,实现工业开票销售315.5亿元,同比增长43.1%。



共建盐城工学院大丰新能源产业学院,是大丰区厚植人才沃土、夯实“双碳”根基的有效举措。大丰新能源产业学院紧贴新能源行业,特别是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坚持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并重,聚焦新能源特别是风电产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同时面向风电产业开展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技术人员培训。据了解,该学院自开班以来,已累计培养7个专业学生共580人批次,常驻大丰新能源产业学院师生50人。

“十四五”期间,大丰区将集中力量突破风光电核心关键技术,集聚一批研发测试、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产业链、创新链企业,积极引进风电储能、光伏储能项目,带动储能装备产业发展,打造东部沿海新能源产业高地,力争“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形成1000亿元销售规模。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