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绘写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图①:赣州国际陆港一片繁忙景象,港口开行的中欧(亚)班列覆盖中亚五国及欧洲20多个国家。
  邹忠辉摄
  图②:江铜集团南昌高新产业园,一卷卷铜箔产品不断下线。
  梁振堂摄
  图③:电力工人在国家“西电东送”工程雅湖±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江西段)中施工。
  徐 铮摄
  图④:宜春市上高县新界埠镇高标准农田。
  陈旗海摄

  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朱 磊

  “你们有什么困难和期盼,尽管提。”这是每周五定期举办的“高新下午茶”政商茶叙中,江西南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的开场白。

  “一场茶话会,解决了让我们焦头烂额的生产问题。”园区企业美晨通讯负责人吴中军感慨。

  原来,这两年受疫情影响,美晨通讯手机机构件辅料告急。获悉企业难处后,高新区对症下药,派出招商小分队进行专项配套招商,争取到模切材料供应商东莞远鸿公司来南昌发展。高新区特批“绿色通道”,项目从洽谈签约、注册装修、设备进驻仅用1个月时间。

  2022年以来,南昌高新区多措并举,不断完善企业帮扶体制机制,构建了企业从注册落户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今年1—5月,在去年高基数的前提下,南昌高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西湖区全面实施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家权益保护、涉企服务优化、作风建设五大专项行动;南昌县坚持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企有所求、我有所为”;安义县充分利用“财园信贷通”“科贷通”“政商产业贷”等金融产品,避免企业流动资金因贷款到期出现“断档”;新建区开发建设“新惠通”惠企政策直通平台,做到政策兑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一次不用跑……

  坚持以制度化的手段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南昌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强化对全市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和督促;建立了“每周一例会、双周一调度、每月一推进”的会议机制和以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责任单位为督导对象的专项督导机制。

  好的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南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6000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8.7%。

  移风易俗,弘扬核心价值观

  本报记者 周 欢

  走进江西省鹰潭市信江新区周塘村,树木葱茏,流水潺潺。前不久,半年一次的星级家庭评选活动在村里举行,村民彭银山一家再次获评五星家庭,奖品是5棵价值500元的苗木。“去年奖的5棵,今年已经开了花。希望明年这5棵也能开出漂亮的花。”彭银山高兴地说。“我们通过设置移风易俗等考核指标,组织评选,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村支书杨鹏华说。

  近年来,鹰潭市以遏制高价彩礼和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为突破口,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减办、小事不办;加大对婚介组织、殡葬从业人员等人群的管理,规范登记注册、政策培训、职业教育等流程,推行持证上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搭建婚姻介绍所和殡葬服务机构,明确收费项目、标准和服务承诺。鹰潭市还通过组织“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文明家庭评选表彰等活动,将新习俗、新风尚、新文化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移风易俗表面改的是旧规矩,实则改变的是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鹰潭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坚持将移风易俗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向善向上、文明守法成为社会的主流。如今,鹰潭志愿者注册人数20.3万人,占当地常住人口比例17.5%;全市67人获评“中国好人”。

  串“锂”成链,打造样板标杆

  本报记者 王 丹

  无人喷涂、“熄灯”焊装,走进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众汽车全生态智慧工厂,工业智造的图景生动上演。基地负责人林伟义说,依托本土丰富锂矿和头部锂电企业,在宜春布局整车制造基地势在必行。

  坐拥储量丰富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通过技术攻关将锂云母资源转化为能与海外锂辉石相竞争的优质资源。去年以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在宜春分别投资两大“超百亿”项目,行业巨头纷至沓来,推动宜春在新能源赛道上强势领跑。从美名远扬的“赣中粮仓”到越叫越实的“亚洲锂都”,宜春实现华丽转身。

  深挖“硬资源”,离不开优化“软环境”。设立50亿元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打造“一企来”平台,确保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在全省率先建立“指标长”机制,市领导督办“政企圆桌会议”上即时收集、反馈的企业问题……“从考察到开工,123天;从建设到投产,不到1年。”企业负责人感慨从“宜春速度”中感受到了“宜春诚意”。

  延链、补链、强链,需要平台和人才的牢固后盾。今年6月,宜春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目前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省级创新平台23家,着力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引进260多位高端研发人才,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产业人才筑链行动”助推“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企”,一项项举措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宜春市抢抓风口,加快打造“全链条、全绿色、全球样板”锂电产业标杆。截至5月30日,宜春共有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企业14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5家。预计到2025年,全市锂电产业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

  文旅融合,创造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王 丹

  仲夏之夜,暑气蒸腾。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葛仙村景区内众妙阁广场上,游人如织。蒙蒙细雨中,近千名游客打着伞、穿着雨衣,驻足观看水幕电影。

  近年来,上饶以文化为引、以旅游为基,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链长制”,积极打造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等五大平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特色文化撬动旅游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今年6月,赣剧青春版《红楼梦》首演成功,弋阳腔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近年来,上饶大力推动包括弋阳腔、婺源徽剧、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等49项非遗项目进景区。“在景区开设非遗展馆,现场制作、生产、表演、销售传统手工艺品,既能增强游客体验,还能助力非遗保护和文旅消费。”婺源县文广新旅局局长方良福说。

  与此同时,上饶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农业、工业、体育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德兴市,依托矿山遗址、矿冶文化,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业模式,推出适合不同人群的科普研学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产品。在弋阳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了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的方志敏足迹园等红色场馆,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目前,全市“大旅游”在建或拟建项目247个,总投资额2435.04亿元。在加快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的道路上,上饶行稳致远。

  创新引领,产业壮大升级

  本报记者 郑少忠 杨颜菲

  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36.9亿元,总量保持江西省第一,不靠海、不沿边的革命老区吉安市,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打开山门,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昌(吉)赣高铁、赣深高铁通车,井冈儿女圆了高铁梦;井睦、吉莲等高速公路串珠成线,赣江航道三级通航,金庐陵通江达海……全市铁路、高速公路、公路通车里程10年分别增长1.81、2.06、1.45倍,为吉安插上腾飞的翅膀。

  吉安市紧盯产业基础薄弱等短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市重要战略,以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倍增升级。聚焦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做强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先进材料、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以“1+4”工业为重点、数字经济为内核、高品质旅游为支柱,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0.59%提升到1.47%。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5.8%和44.3%。

  同时,吉安聚焦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目标,丰富旅游产品、拓展旅游业态,将红色文化与研学旅行、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融合,实现“时时游、处处游、四季游”。目前,一个以井冈山为龙头,带动青原、吉州、永新、万安、泰和、吉水等县(区、市)一体发展的红色旅游圈已初步形成。

(编辑 高淼)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