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水稻没受大罪,多亏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的临时水泵,解决了我们稻田的用水,为秋后有个好收成打下了好基础啊。”昨日,看着长势很好的水稻,淮安市涟水县黄营镇沈荡村村民徐明高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皂角河是沈荡村主要灌溉水源,今年夏季,皂角河的水位明显下降,为保证田间用水,黄营镇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申请调用临时水泵,连续打了五天五夜的水,为灌区抗旱供水20多万立方米,大大缓解了旱情。
涟水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粮食种植面积200多万亩,年粮食产量近20亿斤,年农业产值70多亿元,全县规模以上种粮大户2000多户。今年6月份,涟水县种植了90多万亩的水稻,受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涟水多地旱情形势严峻,大部分乡镇出现农田干旱缺水情况,给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严峻考验。面对旱情,涟水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力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涟水县成立秋粮丰收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分别带队深入田间地头,对农业生产防旱抗旱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指导农户根据不同作物科学用水。现场督导防旱抗旱重点部位,组织人员、物资、设备、资金等,确保防旱抗旱工作有序开展。
“面对旱情,许多农户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我局及时组织技术小分队下乡,面对面为农户辅导,增强他们的抗旱信心。”涟水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科科长、作物栽培科负责人薛大忠向记者介绍。涟水县技术指导小组不等不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编写了《秋粮生产应对持续高温技术要点》,综合施策,分类发布水稻、夏玉米、棉花、大豆、以及蔬菜、果蔬的抗旱措施要点,及时为农作物“输血解渴”,保障农作物稳产保收。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肥料、植保专家110人次,奔赴受旱区域,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旱情,制定具体应对措施,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运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加强立体管护,全力开展好秋收作物中后期管理。
“目前正是中晚稻需水的关键时期,从孕穗到灌浆结实各个阶段田间不能断水,缺水就会影响水稻产量。”淮安市人大代表、涟水县农业技术专家王鑫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农技战线,为群众传授技术。他领头创办的成集镇人大代表脱贫攻坚讲习所被评为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水稻到了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技术‘伺候’,比如对处在孕穗期和抽穗扬花的田块,要保持5厘米以上的深水灌溉,起到降低田间温度的作用,并喷施磷钾肥、芸苔素内酯、硼肥等叶面肥增强水稻抗逆性,促进幼穗正常发育及开花授粉结实。再比如对处于灌浆结实期的田块,要保证田间灌浅水层,尽量降低高温逼熟对米质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业农村部门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通过大户微信群发布水稻、玉米等作物防旱抗旱技术指导信息100多条次。
加强田间管理是夺取丰产丰收的关键。该县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植保人员送技术到基层、送服务到田头,积极开展病虫害调查,合理提出防虫减灾意见和建议,及时发布植保信息。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诱发水稻纹枯病。县植保部门严密监控秋作物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加强监测预警,加密田间普查频次,及早发布信息。目前,全县有10多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50多个县级绿色防控示范方,开展病虫害试验10多个。今年以来,涟水县发布病虫情报13期4000份,发放病虫害防控技术明白纸13万份,投入病虫害防控资金1176万元,指导开展病虫害防控面积200万亩次,防护技术到位率95%。
今年以来,涟水县加大农业绿色发展力度,因地制宜开展高质高模式的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以减肥控药、绿色防控等技术创新、绿色生产为主要的攻关重点,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宣传,为今年的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吴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