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时间胶囊2022|一针一线绣幸福,非遗香飘出爆款,传承五代人的香包世家建起创新工作室



图片


【胶囊主人】孙歌尧

【胶囊故事】“2022年,我们的香包生意应该越来越红火了吧!奶奶期望的工作室也应该开张了吧!”这是在2017年,孙歌尧亲手埋下的一个“时间胶囊”。彼时,她还是大连艺术学院的一名大学生,许下这个愿望,是因为对奶奶王秀英的牵挂。5年之后,再次打开“时间胶囊”时,孙歌尧已成为国家级非遗徐州香包第五代传承人,继承了奶奶的香包技艺和事业。


图片


孙歌尧和奶奶王秀英

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孙歌尧的奶奶王秀英在10多岁时,从她的外婆手里,传承下了香包技艺,成了这门传统技艺的守护人。

做了几十年的香包,王秀英最难忘的还是2017年12月12日,那天在徐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马庄村,参观了王秀英香包工作室,对老人带动村民发展香包产业致富的行为大加赞赏,还买下一个寓意“真棒”的香包,给老人“捧捧场”。

时光荏苒,70多年下来,这份香包技艺经历了四代人,如今,顺利传承到了第五代的孙歌尧手里。一个小小的香包,记录下孙歌尧一家五代人对于传统技艺的坚守和传承,更馥郁着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

奶奶王秀英从十几岁开始缝香包,“真棒”成爆款

金秋九月,徐州贾汪区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草木繁盛,坐落于景区内的“王秀英香包工作室”淡香氤氲。悬挂的各种大小香包,将不大的房间装点得很是典雅,一名满头银发的老人,身着中式红衣、戴上老花镜、正灵活地穿针引线缝制香包。

这名老人就是王秀英,今年已经83岁了,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徐州香包省级传承人。王秀英是徐州人,在她记忆里,外婆有双巧手,只要有时间,总喜欢搬出针线筐,不多时就能变出一个小巧可爱的香包。有一次,外婆见到王秀英看得入神,就递过一个香包半成品说,“英子,你也试试。” 虽然王秀英第一次缝制的香包变成了布疙瘩,外婆却非常高兴,把她揽到怀中,一针一线地教她。


图片


王秀英

从此,王秀英就跟香包结了缘,痴迷于这门手艺。王秀英格外爱惜自己的针线,琢磨出了一个手指头大小的香包,专门用来插针,一双巧手,将这个功能性香包做得小巧又精致,这就是如今爆款香包“真棒”的雏形。原本用来存针的“针棒”,因谐音“真棒”,变成了精美饰品。


图片


17岁时,王秀英嫁到了马庄村,出嫁那天,她带来了琳琅满目的陪嫁绣品。嫁入孙家后,王秀英把香包当成了主业,她喜欢研究香料,不同季节,家人都佩戴不同香味的香包。在村里,家人一年四季身上都散发香味,并且蚊蝇不近身。他们还把香包送给村民,小小的香包让王秀英人缘越来越好。一家人和睦热心,获得了“文明家庭”的荣誉。


图片


儿子儿媳辞职回家经营香包,不让传统技艺凋零

在王秀英的带动和传授下,如今在马庄村,香包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有近200人会这门手艺,年均产值800万元,让更多人走上了致富之路。谁能想到,她还一度担心这门技艺后继无人。

王秀英说,在进入2000年后,很多人都走出村子,“缝制香包全靠手工,哪有人有这个性子学啊。”王秀英原本希望儿子、儿媳能传承她的手艺,可是儿子孙建在徐州一家演艺公司当调音师,儿媳张世美是音乐教师,都在外地工作。


图片


“本以为今后没人会做香包了,”那时候,王秀英已经把中药香包做成了国家非遗项目的代表作品,实在舍不得让这门技艺凋零。其实,母亲的心思,早就让儿子孙建察觉。从小喜欢传统技艺的孙建知道,在母亲努力下,家族的香包技艺再也不是一门简单的手艺,已经有了完整的工艺流程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发展空间很大。经过深思熟虑后,在2010年的一个晚上,他突然向妻子说了一句话:“我想辞职回家,帮助俺娘做香包!”

说服妻子后,孙建果断回家来发展香包,这可让王秀英太高兴了。正巧,当年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部分开放,园区邀请王秀英入驻景区内的商业街,经营中药香包,展示传统技艺。孙建就担负起了店铺经营,由母亲主要负责制作、展示。孙建妻子看到了香包店生意越来越好,也不再纠结于丈夫的选择,辞了职辅助丈夫打理店铺,一家人齐心协力把香包做大做好!


图片


孙女成第五代传承人,文创、直播增添工作室现代活力

有了儿子、儿媳相继回家帮忙,王秀英又带了一批学员,让小小的香包迎来了一股热潮。


图片


从2017年开始,随着徐州香包名气越来越大,跟随王秀英学习做香包的人更是越来越多。王秀英带着她的香包参加过上海、深圳文博会,还代表江苏参加香港的文化艺术交流会,订单一度排到了几个月以后。王秀英本人当选了2018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2019年江苏省中医药新闻人物等。2019年5月,王秀英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图片


不过,有件事一直让王秀英着急:儿子、儿媳主要精力在打理店铺上,她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能传承她手艺的徒弟。让王秀英惊喜的是,她最期待的徒弟很快出现了,那就是自己的孙女。

孙歌尧今年23岁,在她的记忆里,奶奶跟香包几乎划上了等号,小小的香包就是奶奶快乐的源泉。五年前,在当地电视台的一次活动中,孙歌尧就埋下了一个“时间胶囊”:“2022年,我们的香包生意应该越来越红火了吧!奶奶期望的工作室也应该开张了吧!奶奶也跟着她的香包,实现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梦想了吧!”

当时,孙歌尧并没有许下自己接钵奶奶技艺的愿望,她在大学里学的是流行音乐,在上大学期间,孙歌尧看到奶奶和父母为了传承技艺的种种辛苦,也看到在大家的努力下,小小的香包走出家乡,卖到了世界各地。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孙歌尧走进了香包的世界。她慢慢发现,小小的香包,已不再是一门技艺,而是代表着几代人努力的事业!因此在2020年大学毕业后,孙歌尧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正式成为奶奶的徒弟,担起家族第五代香包传承人的责任。


图片


孙歌尧和奶奶王秀英

孙歌尧从一针一线学起,逐步掌握了全套香包的制作技艺。她喜欢和奶奶一起商量新花形、新样式,一老一小常常一研究就是一整天。为了提高技艺,孙歌尧还四处学艺,她专门找到了“中国发绣第一人”周莹华老师,学习苏州发绣技艺,运用到香包制作中。


图片



图片


作为第五代传承人,这名年轻好学的女孩带来了更多奇思妙想和大胆创新。她联手相关文创公司,在香包设计上融入了各种时尚元素,前不久又联系到网络公司,将时下最为流行的手游元素加入香包。最近,工作室推出了一批钥匙扣香包,在网上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这些都是孙歌尧主导设计的。她还积极引入了网络直播,今年6月13日,在孙歌尧的张罗下,香包工作室参加了央视新闻联合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等共同推出的“把非遗带回家”专场带货直播节目。曾经带货直播一场卖出两千多件产品。


图片


“作为一名年轻的传承人,在传承技艺的同时,更应担起责任,让香包这一传统手艺走入更多群体,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能认识并体验到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面对未来,孙歌尧许下了她的新愿望,也把她的时间胶囊留存在“时间胶囊2022”全媒体行动中。

扬子晚报记者 马志亚 通讯员 王亚

来紫牛新闻参与“时间胶囊2022”

让您的心愿数字珍藏!

我们诚邀广大读者网友一起加入《时间胶囊2022》全媒体行动。即日起,您可以在紫牛新闻APP的“牛油果”社区内,点击页面上的红色加号键,选择“时间胶囊2022”话题,留下您关于未来十年希望达成的目标,想实现的心愿。我们会把您的“时间胶囊2022”进行安全妥帖地数字收藏,后台的时间胶囊处于“封闭”状态,未经您允许不会公开,几年后如果您愿意公开,我们将一起打开见证新的巨变!这么有意义的活动,赶紧来参与吧。

(编辑 周冬梅)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