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考古工作者在云南河泊所遗址现场检查出土的封泥。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摄
图②:工作人员在清理河南开封州桥遗址出土的巨幅石雕祥瑞壁画。
新华社记者 李 安摄
图③:河南开封州桥遗址考古发现实证开封“城摞城”。
新华社记者 李 安摄
制图:张芳曼
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介绍了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河南开封州桥与汴河遗址、浙江温州古港遗址考古发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202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全国考古工作有序开展,取得重要进展。“考古中国”18个在研重大项目统筹推进,254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系统实施,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第五阶段深入推进,实证中华文明发展历史脉络。1157个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及时、高效开展,20个省(区、市)落实“先考古、后出让”政策措施。西沙海域深海考古突破2000米,上海“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启动,水下考古亮点突出。全国71家考古机构编制数增加1500余个,8个考古专业培训班系统培训219名一线考古人员,考古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型旷野遗址。1989年与1990年,该遗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80万年至110万年左右,属于直立人,被命名为“郧县人”。2021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发现1具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介绍,“郧县人”处于直立人演化历程的关键节点上,是探讨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
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是一处周代至秦汉时期的大型遗址,其东北约一公里便是曾出土金质“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古墓群。2021年以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正雄说,考古勘探发现地下保存10余处台地与河湖沉积,年代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近两年的考古发现以汉代遗存为主,为寻找西汉所置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线索。遗址出土的大量行政、司法简牍与官印封泥,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
州桥与汴河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州桥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明代末年被黄河泛滥后的泥沙淤埋。2018年至202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州桥遗址和汴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开封城历史上曾多次被泥沙掩埋,如今城下自下而上依次埋藏着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及清开封6座古城。州桥遗址的发掘,揭开了开封城下“城摞城”的神秘面纱。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三营说,考古发现州桥、汴河河道和河道南北两岸的宋代石壁等重要遗迹。汴河河道发掘过程中,在河道底部发现有宋代船只上照明使用的船灯,灯上印有消防提示语:“慎火亭(停)水”。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发现的宋代堤岸石壁上雕镌有海马、瑞兽、鹤禽、祥云浮雕纹饰,纹饰通高约3.3米,总长约30米,构成巨幅长卷,再现了北宋《东京梦华录》所载“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的胜景。州桥石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截至2022年7月,州桥遗址新发现共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万多件,发现不同时期各类遗存遗迹117处等。州桥遗址的考古发掘还原了大运河及北宋东京城繁华的宏大历史场景,对于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结构有重大意义,为研究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古港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地处温州古城北大门“朔门”之外,主体为宋元时期遗存。2021年10月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说,考古发现了古城水、陆城门建筑遗迹、码头、道路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瓷器(片)、漆木器等文物,瓷器绝大部分为龙泉窑产品,部分瓷器外底有墨书。古港遗址规模庞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生动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9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