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里下河地区的美丽乡村。资料图片
扬州网讯(通讯员 咸京 记者 周晗)南水北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其中,东线工程通水9年,从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起,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河道,“开放式”输水到华北地区,已累计抽水近400亿立方。
如何既保障向外调水也满足本地用水,妥善处理跨流域调水与节水的关系?扬州通过“一碗水端平”的生动实践,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落到实处。
流淌在田间地头的“水工智慧”
金秋十月,沃野稻香。近日,地处里下河中部的扬州高邮周山泵站依然机声隆隆、轰鸣不止。3台抽水机泵,以4.5立方米/秒的流量,将塔沟河水抽引上来,送入澄潼分干渠,汩汩流入水稻田。
优化水资源调配
“每年到这个时候,河道水位就开始下降,何况今年夏季降水少,在满足灌溉基本用水基础上,我们也要精打细算,保持河道水源平稳过冬。”周山水务站工作人员摊开水系图告诉记者,塔沟河的水源来自澄潼河、北澄子河等里下河水网,经由周山泵站抽引,补足周边约4000亩耕地的生产用水。
为何称为“补”?周山水务站站长王步亮解释说,当地水源来自运河,经高邮灌区统筹调配,经干、支、斗三级渠道灌溉农田。但澄潼分干渠覆盖地区处在高邮中东部,相对于大运河边的“渠首”,这片土地靠渠水自流上不来。
高邮灌区位于扬州市中部的里下河地区,灌溉面积52万亩,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段的大型自流灌区,统筹平衡好调水与节水的关系十分重要。
为了优化水资源调配、保障节水优先,水利工程专家想出新办法:在渠水自流上不去的地方建补水泵站,利用泵站动力就近抽引河水补给,垫高“渠尾”水位,促使水流往下。
周山泵站是扬州为南水北调而“定制”的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之一。自2000年以来,仅高邮灌区就围绕建设“现代化节水生态型灌区”累计投入5.04亿元,实施完成了一批灌排与节水改造工程,并建成智慧灌区系统,为促进灌区节水奠定了工程和制度的基础。
调水与节水,“一碗水”端平
9月30日8时,长江大通水文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流量为9950立方米/秒,这是今年入汛以来的最低点。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干流,此时的京杭大运河碧水清波、缓缓流淌;与其平行的三阳河等里下河腹地河道,同样是河水充盈。
车逻闸
“这是保障随时调水北送的常态。”在扬州市水利局四级调研员徐卫东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大运河东堤的车逻闸。
“这座闸是高邮灌区车逻干渠的引水闸,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是‘归海五坝’之一,也是‘里运河-高邮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主要遗产点,现状灌溉面积约2万亩。”高邮灌区管理处主任胡锦辉介绍,如果说“归海五坝”是古人治水保水的智慧工程,那么今天为保障南水北调地方安全,对车逻闸采取的“强洞首、固洞身”措施,则体现了现代水利工程的智慧。
不只一座车逻闸,还有界首小闸、子婴闸……大运河扬州沿线共有8座自流引水闸洞,既要承担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又要保障充足水量北送的重任。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9年来,已累计抽水近400亿立方,而扬州全年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30亿立方左右。
既要保障向外调水也要满足本地用水,这是个“调水与节水”的大课题,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时刻考验着治水管水者的智慧。
“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单项投资最大的主体工程。”徐卫东说,为妥善处理跨流域调水与节水的关系,扬州先后配套实施了拓浚卤汀河、大三王河南段等一批工程,将全省沿运、沿苏北总渠原由江都站抽水供给或补给的343万亩北调灌区,调整到江水东引灌区。
也就是说,江都站动力抽引长江水,主要保障南水北调,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北送;里下河地区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主要依靠“江水东引”,即由江都东闸(无动力)抢抓江潮引水自流,经新通扬运河补给里下河水网。这样一来,但凡南水北调时沿运闸洞限量给水,而里下河地区生产需水量大,就可通过在沿运及里下河地区建成的数十座泵站,就近抽水补足生产用水,从而既化解了向外调水和本地用水的矛盾,又起到了“节水优先”的作用。
记者手记
期待更多“水工传奇”
妥善处理跨流域调水与节水的关系,实施里下河地区水源调整,既能使江都站抽水能力尽量用于“清水北送”,也能实现区域节水节能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水工智慧是什么?就是尊重自然、应用科技、用好水资源。一代一代扬州人以“水工智慧”,既给水以出路,亦妙用水资源,创造了无数的“水工传奇”。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9年,成绩斐然,显示了扬州这座“源头”城市及沿线各地因地制宜、协力保障清水北上的智慧和能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分三期建设,未来,期待涌现更多的“水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