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为要。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成为新市民,另一方面农村对人才需求很大。这方面国家要有一些导向,有一些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的恳切话语,为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指明了努力方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才从来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同实现“中国梦”息息相关。无论是科教兴国还是农业强国,都离不开人才这个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更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广阔的乡土大地上,有一批熟悉本地情况、心系农业农村、具备实用专业技能的“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他们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各方人才持续向基层一线汇聚,我们才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育才。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在乡村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中高于45岁的占比高达73.12%,这73.12%的农业劳动力有92.65%的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显然,以老龄化、低文化程度劳动力为主的小农经营体系难以支撑农业强国。当前,阻碍城乡人口双向流动的因素,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存在短板,二是农村产业发展对城市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够大,三是对人才返乡下乡创业支持不够,在项目选择、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指导。乡村振兴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人”字,加快人才的双向流动,才能实现均衡发展和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更多的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还需要信息营销、管理服务、规划建设等多方面人才。如何促进乡村振兴中年轻人、知识分子的双向流动?近年来,江苏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比如,在全国首创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建立科研人员返乡入乡兼职和离岗创业制度。落实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机制,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参与就业公共服务,持续推进“社银合作”,打造乡村辐射5公里的公共服务圈。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地无障碍参保,健全养老保险城乡制度衔接和区域转移机制。这些举措,将有助于破除城乡间人才流动调配制度壁垒,促进劳动力城乡、地区间顺畅流动,激发人才在乡土一线创新创造的活力。
乡村振兴,人人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此次在全国两会再次作出深刻阐释,进一步明确了为乡村振兴聚人才的思路和路径。各地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并完善乡村人才支撑及振兴机制,在“双向流动”中盘活城乡人才资源,让更多人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展才华、显身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