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思政课讲活、讲透、讲深?各学段的思政教育如何“一体化”才能为青少年打好人生底色?
近日,南京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同上一堂课”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大家“手拉手”研讨、“心贴心”交流,围绕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边界壁垒,弥合不同学段衔接性、贯通性不足的有效路径积极研讨,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问题、找思路、想办法。
活动现场,南师附中仙林分校小学部南邮校区李亚青老师、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黄山路分校朱晓敏老师 、南京市中华中学刘青老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佳敏老师同上一堂《依法治国》课,让在场来宾感受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4个学段的课堂和教学氛围。
“这幅漫画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李亚青老师用一幅漫画拉开了“依法治国”的课堂,他正在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他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中国的法治思想是从何开始,并以互动的方式和学生们探讨“法”。而课后作业也很有趣: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班级制定一套“班法”,“依法治班,法治强班”。
如果说小学的思政课算是“入门级”,那么初中思政课就有了思考和判断。朱晓敏老师的“依法治国”课几乎是在“以案说法”中进行,课堂上有了“不同声音”,因为,初中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思辨能力。在“是是非非”中,朱晓敏老师抓住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引导孩子“智慧”处理事情、做一个“心中有爱、眼中有人”的好孩子。
到了高中,孩子也逐渐成熟。刘青老师的“依法治国”课更多的是讲“司法公正”,有声有色的课堂上,孩子们正在进行着各种新闻发布……这些都要有法律依据。而给大学生上思政课的孙佳敏老师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话题,用学理性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宪法为什么是根本大法”,从原理和思想的角度将中国与外国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进行了横向对比。
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同学沉浸式地观摩了各个学段的《依法治国》思政课。有所区别,又紧密衔接、逐级递进。来自中华中学、一直钻研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陶德华老师说,面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压力和挑战,教师从高度、深度、广度、温度和适度等五个维度,突出思政课的政治性、学理性、综合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展现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魅力,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思政教育在大中小学是有机贯通的。理想的一体化标准是拾级而上、螺旋上升的,低学段的课程标准是下一学段课程标准的前提和基础,下一学段的课程标准是上一学段课程标准的延续、提升和升华。在活动现场,有专家表示,真正的一体化要加强整体性设计,运用系统思维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各方面、各层次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系统推进,打破学段壁垒和学术壁垒;要注重协同推进,促进思政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育人载体、社会实践基地等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之间形成合力,进一步丰富育人资源、拓展育人空间,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图片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