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03年6月启动以来,20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深刻改变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我们要广泛汲取“千万工程”的优秀经验,读懂“千万工程”背后的“变”与“不变”,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变的是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不变的是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千万工程”成功的关键一招,就是20年来浙江政府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锲而不舍、接续奋斗,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和实力。浙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5431元提高到2022年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51.2%。迈向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千万工程”背后的实干篇章,因“村”制宜,充分挖掘产业,将特色产业做优做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闯”的胆略担当实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实事求是,用脚步丈量大地,摸清摸透一线情况,找准“问题症结”,精准“把脉问诊”,寻找破解困扰群众难题的“密钥”。
变的是乡村治理有效提升,不变的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年来,浙江顺应发展形势和实际情况,持续升级“千万工程”,经历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不变的是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实现了乡村治理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升。迈向新征程,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汲取“千万工程”经验,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乡村“绿色共富”转型步伐,激活内生动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新时代的农村“颜值”更靓,农业“路子”更宽,农民“口袋”更鼓,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变的是乡风文明持续改善,不变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0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挖掘乡村文化、传承乡风文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非遗”展厅、村史馆等文化阵地,普及乡村文化,展示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乡风文明得以持续改善。迈向新征程,建设美丽乡村要更加坚定站稳人民立场,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各项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