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三个方面的明确要求,摆在首位的是“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明确回答了“为谁创造政绩”这一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金杯银杯”,更要老百姓“好口碑”,以鱼水深情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对共产党人来说,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源头。不论是毛泽东同志将共产党干部诠释为“人民的勤务员”,还是邓小平同志指出“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亦或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论述,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一心为民政治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不移地站稳人民立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政绩好不好,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为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是共产党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但好事做了不代表做好了,实事办了不代表办实了。人民需要是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出发点与着力点,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先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角度考量,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如此才能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得到人民的认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出实效、创实绩的政绩才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善学善思、善谋善为、善作善成的能力,以不厌其烦的耐心、见微知著的细心、磨杵成针的恒心,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抓一件、成一件,以响当当、硬邦邦、“有分量”的政绩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为民造福”不能只看眼前的福祉,还要久久为功以利长远。开展工作时要考虑全局与系统,切不能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更不能盲目追求“短、平、快”。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在于把握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以“求显”的拼劲和势头迎难而上、挺膺担当,以“能潜”的稳重和从容绵绵用力、持之以恒。在于把握好当下与长远的关系,对当务之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的好事,多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在于把握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涵养“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