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党员干部要涵养“过紧日子”的精神自律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近年来,“过紧日子”成为各级政府一以贯之的理念与行为。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政府过“紧日子”的决心和恒心,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务实作风。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许多节用裕民政策措施,以政府的“节”保证百姓的“裕”。这些“细节”“干货”,令人感动,也令人鼓舞,一种脚踏实地、勤俭节约、实干兴邦的奋斗姿态从心底油然而生。

紧日子到底怎么过,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说,“坐破椅子就不能革命吗?”这是共产党人“过紧日子”的生动写照。虽时过境迁,但这种清贫精神、勤勉精神和实干精神,仍然在历史深处烛照着未来。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主动“过紧日子”。说到紧日子,多数人或许会想到“精打细算”“紧衣缩食”“勤俭节约”般的“苦日子”。其实不仅仅如此,党员干部带头过紧日子,该办的事仍然要办足办好,这是一个考验。就是要以让老百姓过日子的小智慧,为百姓送出的一份丰厚扎实且覆盖面广的民生“大礼包”,这也是一种高度的忧患意识,更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及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优良作风。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唯有主动适应这种紧日子,才能换来百姓的好日子,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过紧日子”不是迫于无奈当“守财奴”或“苦行僧”,而是自觉发扬勤俭节约的生活传统和吃苦精神,像颜回那样“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像刘禹锡那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像方志敏那样“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归根结底,过紧日子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务实作风。

“羲农至舜禹,所尚惟朴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尽管我们已经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国家综合实力与日俱增,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还有差距。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障14亿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严峻复杂,国家经济增长始终面临着挑战与考验。过紧日子就要算细账,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让人民群众能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紧日子”也就是“紧作风”,为的是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好日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过紧日子”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体现。党员干部将“紧日子”过成“常日子”,是一种反省、一种传承。党员干部唯有牢固树立过好紧日子的思想观念,才能在实际的行动中不犹豫、不迷茫。老百姓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员干部身上,这一点也尤为重要。虽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都与以往大为不同,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改变,勤俭节约的本色不能动摇。广大党员干部绝对不能因为经费“紧”而在工作上“松”,既要“俭”更要“勤”。三公经费减少,并不意味着工作量可以减少,该做的事还得做,而且还要做好,这就要求我们要精打细算,做到事半功倍。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把办事效率提起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在工作上高标准,身体力行从节约一瓶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率先垂范、做出样子、当好样板。精简会议、压缩文件,严格接待标准、控制会议规格,把好的作风树起来。开支做“减法”、效率做“加法”、服务做“优法”。严于律己,服务为民,做人民的勤务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崇尚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思想上的“龙头”拧紧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必将形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必将得到有效遏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过好“紧日子”,不是“一阵子”的工作,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站在新的奋进起点上,让我们坚守节用裕民之道,“紧日子”有意义,因为那是为民的初心;“好日子”有滋味,因为那是幸福的味道。党员干部要涵养“过紧日子”的精神自律,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功,也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党性强弱的“晴雨表”。自觉过好紧日子,自觉当好奋进人,每个人都能书写出不一样的新时代共克时艰、行稳致远的精彩诗行。(王建明)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