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开发区以“智改数转”赋能高质量发展
插上“智能化”翅膀 打造“数字+”引擎
科远智慧成功中标国能陈家港电厂斗轮机无人值守改造项目,助力电厂绿色智慧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菲尼克斯电气一边忙着布局建设新生产基地,一边忙着对外输出智能制造能力……这是近日江宁开发区智能制造企业“拼经济”的火热场景。
近日,2023江宁开发区智造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鼎捷软件、阿里云、蓝凌软件等行业知名企业会聚,聚焦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江宁乃至南京制造业企业“把脉问诊”。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江宁开发区紧跟智能化浪潮,推动园区产业深度数字化融合发展,一座“智能制造”新高地正冉冉升起。
菲尼克斯新一代智能工厂内,机器人实现了从接单到交付的全程无人化生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抢占先机,“数字+”推动产业升级
数字经济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江宁开发区作为全市制造业高地,当仁不让抢占先机。今年5月,“十城千企”南京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江宁开发区成功举办,这也是“十城千企”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行首场活动,该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起。
“国字号”活动首场便落户江宁开发区,看中的正是这里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沃土。截至6月底,园区实施智能化转型、数字化改造企业92家,转型项目126个。江宁开发区企业服务工作主要负责人王圣俊介绍,江宁开发区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以智能化手段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让数实融合为产业和企业装上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脑’。”
当前,江宁开发区打造的“数字+”产业生态圈日益完善,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百家,同时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园区”、全省首批“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首批“工业互联网标识示范区”、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培育区,国家、省级等示范标杆创建数位居省市前列。
标杆示范,头部企业引领高质量转型
走进江宁开发区的菲尼克斯新一代智能工厂,仿佛走进“未来世界”:自动化仓库内的机器人接到订单后,快速分拣出零件,一旁待命的AGV机器人物流小车扛起零件箱就“跑”,送到产线“下料”。作为德国百年制造业企业,菲尼克斯按照“灯塔工厂”标准精心打造了这座智能工厂。据了解,该厂一期项目投产后,工厂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0%、仓库人工减少50%、制造周期从7天减少到5天,产能提升30%。
插上“智能化”翅膀,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调研数据显示,完成数字化融合的标杆企业劳动生产率、市场份额、营收增加了14%—85%,生产周期、订单交付缩短了56%—77%。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以菲尼克斯为代表的一批头部企业先行先试,起到了标杆引领作用。目前,江宁开发区已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家、省级智能车间31家。
一批龙头企业在实现“自我升级”的同时,还积极对外输出经验和服务。目前,江宁开发区培育出一支由70多家企业组成的“数字转型服务队”,由“中字头”国家队、知名外企、高成长型民企等“混编”,涉及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与工业App、工业大数据等领域,其中,14家服务商入选南京市第一批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占全市比重30%。去年,这支服务队帮助长三角区域500余家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诊断。
巩固优势,力争园区智能工厂超百家
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江宁开发区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江宁区累计建设5G基站近4000座,总数位居全市各区首位,其中江宁开发区内部署超过1300座。园区内的紫金山实验室技术雄厚,其依托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打造的国家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网络,开通了30余个城市网络。
按照《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形成“大企业示范引领、中小企业融入跟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新发展格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将打造30个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40个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江宁开发区紧扣产业强市行动计划,深挖数字经济发展优势,今年提出“数字引航”工厂和“灯塔工厂”培育计划,全力推动“双跨”平台破零,修订并发布实施“智改数转六条”,拿出足额资金支持服务商对园区大中小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免费诊断。同时,制定《江宁开发区产业数字化指导意见(2023—2025年)》,全力助推园区企业切挡换道,驶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江宁开发区负责人介绍,未来江宁开发区将力争打造超100家智能工厂,力争帮助3000家以上中小制造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