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谨记于心,笃之于行。江苏省“两会时间”将至,新江苏传媒推出系列报道“总书记嘱托鼓舞了我”,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听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的履职心声。
本期,我们邀请到江苏省人大代表、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刘云清,就“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讲述践行嘱托的新作为、新成绩、新展望。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您是如何理解这项任务和要求的?
刘云清:“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的重大任务,既是总书记对江苏的科技创新取得更大成就的殷切期望,也是总书记对江苏科技工作的肯定。总书记的嘱托激励着江苏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奋斗激情,我也深受鼓舞。在智能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以“微米”级精度打磨“中国制造”,是我和团队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对“把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最好践行。
记者:在科研方面,您和团队啃下了哪些“硬骨头”?在不断攻坚克难的路上,有哪些新收获和新体会?
刘云清:近年来,我和团队主攻方向包括系列高速数控珩磨机的研制、高效数控设备、高铁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比如数控珩磨机,它是用于零件高精密加工的一种磨削设备,精度以微米计算。以前只能依赖进口,价格昂贵,还故障频发。经过我和团队近千次反复试验,研发了首台新型龙门式全浮动数控珩磨机,各项性能远超国外同类设备,而制造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四分之一,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数控珩磨机的开发已进行到第十代,不仅精度极高,而且可以与手机云网络等通讯,可以远程监控和维修,也已实现了对外销售。
这些年,我和团队共取得8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解决了众多制约公司和行业发展难题,多项成果还走向市场,实现了出口。这几年通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我个人不仅待遇上得到了极大提高,还获得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等荣誉。我相信,在新时代,只要肯努力奋斗,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记者: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您和团队是如何做的?您认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是什么?
刘云清:我们在确定公关项目时,一是对标国外先进技术,通过解决技术难题实现技术突破,获得应用方面的技术基础;二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做好成本和质量方面的控制,使科技成果获得较大的性价比优势;三是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技术,做好技术储备,建立迭代优势。我认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是把政府政策支持的导向作用和企业在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作用结合好。
记者:在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中,离不开“领头羊”的作用。作为首席技能专家,您认为该如何在企业中发挥科技型骨干的引领支撑作用?未来您又有什么样的计划?
刘云清: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的分配机制和宽松的科研环境,使骨干人才能够专心从事科技创新;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更多有利于激励人才成长成才的相关政策,在全社会形成敬才爱才的良好风气。这样多方合力,更好地助力科技型骨干在企业中发挥引领支撑作用。
目前,全国大力推进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就是很好的例证。政府和企业相关政策的出台,激发了一大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的热情,进而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解决了众多制约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难题。未来我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更多渠道,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他人,引导更多人立足岗位成才,为早日实现强国梦想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