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第二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二十一个“一号文件”。在立春之际,广受期待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进一步描绘党中央重农强农的希望画卷,奏响春天的奋进曲。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好“三农”工作,是托举起基层共同“幸福梦”的基础性工作。打开中央一号文件“施工图”,6个部分28条干货满满,涵盖粮食生产、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多场景,乡村全面振兴“未来图”催人向上。奔向新目标,路径尤其关键。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为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造福亿万农民群众。
奋进新征程,“农”字浓墨重彩。中央一号文件鲜明拉出了全年工作“任务清单”,对亿万农民关心关切的粮食丰产丰收、农民增收、乡村规划建设等一件件“农事”重点部署,方向尤其鲜明、路子尤其清晰。做好“三农”工作,千头万绪,越往基层走,工作就越复杂和繁重。然而,千头万绪的事,只要理顺了“线头”,就会事半功倍。各地应锚定“三农”崭新目标,定位全年、望向远方,把田间地头里的种粮种菜等基本工作抓实抓细,把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一件件“心头事”办实办好,把基层农产业等事关农民增收、乡村致富的经济基础打牢,让广大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凝聚起基层更大的奋进合力。
农业稳,则全局稳。多种粮、种好粮,让亿万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再赴新的丰收年,是国之大计。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如何接好丰产丰收的“接力棒”,让“大国粮仓”连年丰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导向,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地是一块块耕出来的,粮食是一粒粒种出来的,各地要充分预估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环环相扣、协同发力,多措并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守住耕地面积,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让粮食主产区、种粮大户“挑大梁”,打好种业翻身仗,把农业“芯片”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全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奋进新征程更有自信和底气。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后,过去一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6%,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离不开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带动、农村电商蓬勃兴起,以及多场景下的产业带动、就业拉动等共同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目的就是要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产业振兴。各地应正视农村产业发展短板,因地制宜、厚植优势,写好“产业兴农”大文章,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土味”品牌建设,以及壮大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乡村富民产业上深耕细作,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重农强农的一招一策,深蕴于“千万工程”实践经验中。各地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重点放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做好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衔接,重心不变、主题不换、频道不调,保持工作连续性,强化政策保障,凝聚奋进合力,让广大农民共享“三农”发展成果,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赴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