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临近,广袤田野上,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由南向北徐徐展开。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各地及早落实各项举措,加强对农民技术指导,着力稳面积、增单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为做好全年粮食生产夯实根基。(3月16日新华网)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抓好春管春耕,对于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至关重要。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地,农民在田间抢抓农时、辛勤劳作,工厂开足马力、抓紧生产。人们种下一粒粒种子,用汗水浇灌希望,共同培育新一年的好收成。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9.3%,同比高1.1个百分点,比常年高2.6个百分点。据3月13日最新农情调度,全国早稻已育秧32.6%,已栽插3.2%,北方春小麦已开始播种,预计4月上旬东北开始中稻育秧、“五一”前后玉米大豆大面积播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13908.2亿斤,创历史新高。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高枕无忧。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紧平衡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尽管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已经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但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作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并提出“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农业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为更好将试验田、示范田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农业农村部2023年启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把各类单项增产技术措施组装起来,覆盖耕、种、管、收、地、种、肥、药等全链条全环节,提供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今年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在主产县整建制推进;在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区,先正达集团中化农业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围绕播种、耕作、施肥等关键环节组织春耕技术培训1000余场,参与农户超过2.8万户;在湖北荆州,全国农技中心联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等单位举办2024年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启动会,将全年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控、现代植保机械应用等开展培训;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高产稳产、耐密抗倒等主导品种,精密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等主推技术296项,为春耕备耕提供有力支撑……科技元素高频在线贯穿其中,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粮食安全一头连着群众一日三餐,一头连着国家发展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又到一年春耕时,不误农时不负春。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牢基础,才能让我们更有底气端牢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当前,农作物进入播种生长的重要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压实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挖掘单产提升潜力,开好局起好步,再迎一个丰收年。(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