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深耕“思政”土壤,助力人才振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立足新时代,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助力人才振兴,培养时代新人,关键是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创新授课方式,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程”。从江苏省构建与红色场馆联动的江苏“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到安徽省挂牌成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再到上海推动全市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全覆盖开设“中国系列”课程,形成“一校一品牌”生动局面,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内容上,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创新,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感、年轻态的“青春课堂”,贴合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巧妙融入思政元素,持续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发掘题材、寻找故事,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鲜活,推出更多精品思政类节目;在形式上,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采用新媒体、新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借助图文实物、VR沉浸体验和视听展播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成果,如“常州三杰纪念馆‘红色1+N’实境思政课”推出沉浸式演出,参观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体验,身临其境地代入当年的斗争场景,沉浸式感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培养专职教师,构建“明星思政教师团队”。“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实用型人才,必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要改革教师评价机制,突出教书育人成果在职务评聘中的核心地位,鼓励教师围绕社交媒体,利用线上平台,将VR、AR等现代科技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结合校情、学情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优质示范课程,让思政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使不同学段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栏目、素材、活动形式,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改进教学模式,搭建“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平台”。积极开展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合作,实现教育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一是强化系统思维。相关部门、学校和教师要树牢整体意识,确保思政课的连贯性、统一性,努力构建思想统一、主体融合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体系;二是倡导循序渐进。要深刻认识学生对思想道德的认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地开设课程,使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呈现出鲜明特点;三是推动协同发展。将思政课与德育工作、社会资源广泛融合,促进高校与中小学有效衔接,打造育人同心圆。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深耕“思政”土壤的最终目的就是助力人才振兴,这需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创新授课方式,培养专职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人才基础。(周秀)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