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幕场景,周亮尽管只是事后听说,并没有亲见,但每次想起,都会心生感动,眼含热泪——
2019年8月,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门前,10多位家长和72名学生娃集聚,联名要求教育厅能破个例,让“周老师”留下来,继续在拉萨援藏。
而他们所说的“周老师”,正是周亮。彼时,周亮在拉萨的支教,已经“超期”了5个年头。
2024年的6月,时已盛夏,桃李芬芳。从西藏支教归来已4年多的周亮,向“淮安援藏口述史•雪域青春”报道组深情回忆往昔,回忆在西藏支教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
周亮说,岁月易逝,经历难忘,那些过往,仿佛就在昨天。
周亮向报道组讲述援藏经历
从“杂牌”到“王牌”
周亮出生在淮安,童年却生活在内蒙古。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牛羊跑。”周亮说,可能是儿时成长中的耳濡目染,自己对塞外边疆有着特殊的情愫。
2014年,江苏省启动教育对口援藏工程,需从淮安市淮阴区选派一名政治教师到拉萨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周亮得知消息后,内心似火的激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
周亮的“请战”得到了父亲的全力支持。父亲曾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几十年来始终践行“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誓言。虽然摔断了腰骨,需要人照顾,但老人却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只要国家有需要,咱们绝不能当逃兵!”
“对,国家有需要,我就朝前冲!”2014年8月,周亮奔赴拉萨,随即被分配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担任初三年级的政治老师。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属于新创办的学校,生源来自周边多个乡镇,学生的底子参差不齐,被当地百姓笑言是“杂牌军”。
果不其然。“第一次摸底考试,我所带的班级,政治这一科目,全班平均分只有20多分。”周亮对此印象深刻。
细思,孩子们性格淳朴,成绩上不来,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没开窍,缺引导;二是读死书,缺方法。
此后,周亮采取“融”字战术,与孩子们聊天交心,游戏互动,运动交友。久而久之,孩子们眼前的“周老师”,就成了他们心中的“周哥哥”,大家在一起无话不谈,相处甚欢。在周亮面前,孩子们愿意敞开心扉,学习的态度也变得愈发端正,动力十足。
学生学习动力足,老师教学下功夫。周亮找来拉萨市近六年的中考试卷加以分析研究,把政治学科的基础内容转化成填空、选择和简答题,打印成册,让学生娃们“操练”。
结果出人意料,“杂牌”成了“王牌”。2015年中考,周亮所带班级的学生娃,政治科目班级平均分达68.6分,位列拉萨市第三名。
周亮在课堂讲课
从“后进”到“先进”
周亮的教学有秘诀。用他的话说:“既有的放矢,也因材施教。”
藏族学生土旦多杰性格内向,课堂发言不积极,喜欢低着头涂涂画画,成绩在班级一直垫底。周亮通过观察发现,土旦多杰成绩虽差,但绘画和藏文书法都颇有天赋。
“这可是个特长,与其和别人比成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如另辟蹊径,走美术这条路。”周亮为此找到土旦多杰的父亲,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教学中,周亮不失时机称赞土旦多杰,鼓励他发挥特长,参加相关书画竞赛。土旦多杰信心倍增,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并多次在拉萨市书画比赛中摘金夺银,文化课成绩也跃升至班级“先进”行列。
从“后进”到“先进”,索南曲宗是另一个例证。因为基础差,索南曲宗学习吃力,上课的时候总是眉头紧锁,听课似懂非懂。
课后,周亮把索南曲宗喊到办公室,一方面鼓励她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一方面为她找来专题复习资料,给她“开小灶”。
几年后,索南曲宗成功考取浙江传媒学院。
援藏期间,类似土旦多杰、索南曲宗这样的孩子还有不少,他们在周亮的鼓励和引导下,快乐成长,求学的路越走越宽广。
周亮和学生们的合影
从“珍惜”到“珍藏”
援藏支教,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感动。
“有一个周末,土旦多杰的父亲专门开车到学校,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周亮惊讶的是,“到了土旦多杰一家所在的色甫村,几十个村民闻讯,纷纷跑来拉着我同他们一起过‘林卡’(当地群众的一种郊游、野餐活动),他们给我献上哈达,端来青稞酒,真的太热情了。”
那个周末,平日里滴酒不沾的周亮,平生第一次喝得酩酊大醉。也正是藏族同胞的这种真挚情感,让周亮对自己在西藏支教的岁月格外珍惜。
2019年8月,得知周亮即将结束援藏之路,返回家乡淮安,学生格桑次仁的叔叔驱车300多里赶到周老师的住地,献上哈达,赠送藏药。几天后,10多位家长带着72名学生娃,聚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门前,联名挽留周老师,希望教育厅能让周老师继续延期在西藏支教。
“他们联名挽留我的时候,我已经踏上了归程,行进在回淮安的路上。”周亮说,“当学校领导告诉我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的心里真的是百感交集。”
从西藏归来,曾经的“珍惜”变成了“珍藏”。
就在周亮回到淮安后不久,索南曲宗的母亲还特意给他邮寄来“大美可可西里”专题片碟片和画册。这位慈祥的藏族母亲在附言中写道:“周老师,知道您对藏族文化特别感兴趣,这是孩子爸爸拍的,希望您能喜欢。”
原本为期一年的援藏支教,历经3次延期,1年变成了5年。“每次到期,总舍不得孩子们,只能一拖再拖。”周亮说,归程一再延期,援藏青春无悔,“虽然现在我人不在西藏,但牵挂一直都在,可爱的学生、最敬的家长,将让我一生难忘。”
监 制:张建闯 董 蔚 刘 葆 张 林
策 划:杜勇清 蒋 耀 杨 飞
统 筹:李 昱
文 字:王 舒
视 频:陈大铭 周 伟
图 片:赵启瑞
海 报:李海娇
手 绘:金 鑫
编 辑:管 艳
责 编:白留伟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责任编辑 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