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秋收告捷,乡村振兴“加速跑”!》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截至10月24日,全国秋粮收获进度已超八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进一步夯实。
金秋时节,各地农户抢抓农时,进行秋种、秋收以及各项田间管理工作,到处一派农事繁忙的景象,确保颗粒归仓。紧锣密鼓的农业生产,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守好根本,牢固树立大国粮食观。粮食问题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据统计,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豆面积保持在1.5亿亩以上,预计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油菜籽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不仅实现了粮食产量的连年增长,更在品质提升、结构优化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秋收季节,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江南的水稻田,从黄淮海平原的麦浪滚滚到西南山区的梯田层叠,农民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仓廪实,天下安。”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我们仍需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粮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做足长文章,从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推进种业振兴等方面点滴做起,确保中国人的饭碗更满、更牢、更好。
布局前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江苏积极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农业项目。南通海安56万亩农田全部接入卫星巡田系统,通过获取多光谱图像和数据分析,实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关键信息;镇江市大力推广智慧果园建设,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果园环境的精准监测和智能调控。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引领区”“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将有助于进一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推动我国农业整体向现代化转型。科技人才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江苏自2019年以来共建设科技小院34家,驻扎在小院里的农学师生们,为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作出积极贡献。智慧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突破技术瓶颈至关重要,应当聚焦于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及成套装备的基础研究,同时组织科研攻关,鼓励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让智慧农业的光芒更加耀眼,照亮农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均衡发展,农文旅融合助力全面振兴。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农田的丰收、农产品的丰富,更是乡村整体面貌的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农民生活的日益富足。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江苏各地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农业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上,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南通海门以“张謇文化”为内核,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泰州兴化持续挖掘垛田菜花、森林湖泊、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常州溧阳打造以“1号公路”为核心的旅游风景道,串联景区景点与乡村......这些举措不仅展现了江苏乡村的多元魅力和独特风情,更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样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农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农业农村的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乡村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激发,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梦想终将照进现实。
来源|小苏“画”事工作室
统筹|周安琪
文稿|童婷婷
手绘|唐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