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南京12月6日电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连云港东海县因水晶储量大、纯度高闻名于世。但东海的国家级非遗水晶雕刻并不满足于“靠山吃山”,而是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探寻非遗开发式保护新途径,通过强化人才培养形成传承梯队,不断夯实水晶制作、销售、科普、展览各环节软硬件支持力度,注重市场逻辑、社会参与,在传承保护弘扬的同时,把小小的水晶发展成为富民大产业。
强化人才培养 形成传承矩阵
天然水晶的形成需要极为特殊的地理条件。地处西郯庐大断裂与海泗断裂之间的东海县,曾是海路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和岩浆侵入,造成了深部岩石的变质和熔融,令这里出产的水晶蕴藏量大、质地纯正,素有“东海水晶甲天下”之美誉。
坐拥天然宝藏,东海早早开启水晶加工利用之路。西汉时肇始的水晶雕刻,于明、清至民国时期趋于成熟、盛行。2021年,东海水晶雕刻入选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水晶雕刻已然成为东海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我们坚持以高起点规划推动水晶雕刻文化传承发展,通过开展非遗调查、建立非遗传承机制、加强非遗宣传推广等措施,不断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壮大传承队伍,提高市民对非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东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科教创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陈芳说。
(图为水晶雕刻师在制作水晶工艺品)
非遗传承保护弘扬,关键在人。如何打造人才梯队成为东海的“先手棋”。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水晶雕刻源于玉雕、木雕,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序列中,还没有专门的类别。围绕水晶雕刻人才评定这一难题,东海连续举办水晶雕刻大赛,“以赛代评”挖掘人才,并制定《水晶雕刻人才技能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与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发布《水晶雕刻人才A-D分级评定名录》,为人才成长打开通道。与此同时,东海创新实施“名师带徒”和校企合作新模式,形成水晶雕刻人才梯队,建成水晶技能培训学校,每年培养水晶创意设计、市场营销等各类人才1500余人。
“70后”的陈旭辉是一位水晶雕刻大师,1994年就开始学习水晶雕刻技艺的他,已在水晶行业摸爬滚打30年,不单自身获奖无数,还为东海水晶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人才。“连云港的人才政策不仅为我们带来荣誉和资金支持,也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机会,让我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开拓业务。”陈旭辉说。如今,他带出的“00后”徒弟张浩宇,在18岁时就获得连云港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创办的恒达珠宝雕刻非遗工坊入选江苏省首批江苏省级非遗工坊。
据悉,东海县已培育水晶雕刻师1.2万人,年产500万件水晶雕刻工艺品。东海水晶雕刻作品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奖项40余项,省级奖项90多项。
软硬件协同发力 打通市场化通道
实践证明,一项非遗技艺若想获得较强生命力,找到一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是关键。
“东海水晶雕刻技艺主要利用天然水晶丰富的包裹体特点,采用借景、借色、借形等手法,通过圆雕、浮雕、透雕、反雕、阴雕、阳雕等多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局部喷砂、镶嵌点缀及光影效果等技艺,创作出各种不同艺术效果的精美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东海文旅集团党委委员刘思远说。
多位受访者表示,参考钻石等珠宝产业的发展路径,文化、艺术的融入是增加产业附加值的重要一环,但非遗艺人往往懂技艺不懂市场,如何将不同人才集聚起来发挥化合作用是关键。
近年来,东海优化升级“水晶人才政策10条”,单列2000万元水晶产业人才预算经费,持续吸引国内外大师来此成立“大师工作室”,从水晶雕刻艺术品创作的源头,提升活力和创造力。“相比玉石,水晶质地更硬,也更易碎,需要沉下心,耐耐心心雕刻。”东海水晶玉石雕刻艺术家协会会长张玉成说,东海当地良好的创新氛围和产业基础,吸引他从外地来到这里。
目前,东海“一事一议”招引25名大师落户东海,建立水晶名人工作室9个。
打造“软生态”的同时,东海着力构建“水晶城-水晶博物馆-东海水晶雕刻非遗馆-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水晶加工产业园-直播电商产业园”为核心的“一城二馆三园”的“硬骨骼”,逐步完善中国东海水晶小镇、曲阳水晶街区、水晶集市等一批公共生态展示空间和保护主体,为东海水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传播推广提供高层次呈现平台的同时,强化人才资源集聚,融入市场逻辑,打造良性生态。
记者在东海看到,印着直播超市、电商培训的门店比比皆是,这里已经形成了涵盖原料采购、文化创意、设计加工、展示收藏、专业市场、电商平台、包装物流的水晶产业链,高度的市场化分工,让东海成为吸引不同人群集聚的创新创业之地。
据统计,东海水晶产业从业人数已接近30万人,拥有相关企业3400多家,是世界水晶原料集散地和水晶雕刻艺术品贸易中心。
插上网络翅膀 走向全球市场
记者在全球规模领先的水晶交易市场——东海水晶城看到,这里既有销售大件水晶、精品水晶雕刻的门店,还有不少类似于超市的门店。它们之中常常有主播穿行期间,仔细一听,他们嘴里说的不只有“元”还有“dollar(美元)”。
“网络直播打开了水晶销售的新渠道,如今跨境电商更是助力一帮年轻人将水晶制品卖向全球。”从事了30多年水晶生意的杨东生说。
据悉,自上世纪下半叶,水晶被国家列为稀少特种非金属矿产品,禁止个人开采和买卖以来,东海人便走上了一条“买全球、卖全球”的发展道路,水晶雕刻也进一步融入市场之变。如今,东海已形成2万人的“淘晶大军”,奔波于世界各个水晶产地。2016年,东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水晶之都”称号。面向全球的“淘晶”网络,不仅为东海水晶雕刻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料,更带来了全球商机。
“水晶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需求量极大,倒逼我们不断创新设计,提升工作效率。”江苏捷晶水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洋洋说。
抓住电商发展新趋势,近年来东海先后建设珠宝玉石检测中心、跨境电商交易中心等服务平台,打通产业发展堵点,为投身于水晶产业的个人和企业搭平台、做服务。
“从物流到网络再到通关服务,东海都能快速找到解决方案,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助力企业快速成长。”江苏晶易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智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而来的不仅仅有订单,更有新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在东海县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互联网将远在一线城市的珠宝设计师“请”到东海。“通过反向定制,我们产品更新快、爆款多,我们正在内部孵化更多小团队,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该公司总经理鲁春銮说。
从水晶雕刻技艺传承保护到结合市场需求创新雕刻内容与形式,从强化软硬件配套到插上新商业翅膀,东海水晶雕刻非遗技艺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今年前三季度,东海县水晶交易额达348亿元,其中电商交易额220亿元(含跨境电商37亿元)。2023年,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34636元,荣列江苏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新华社江苏分社联合调研组,执笔:朱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