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5周年。5年来,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厚植为民情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人与城双向奔赴,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央广网特联动上海等10地党委网信办策划推出“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的足迹,走进城市深处,访街巷看变化,带您共同见证各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展现的万千气象。
央广网南京12月10日消息 “南京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人文底蕴、科教资源丰富的城市,总让我感觉朝气蓬勃,充满活力。”青年时便来到南京求学的陈平平,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20多年,现在是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服务中心的一名研究员。20多年来,他感受着南京的发展,自己也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向前。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在南京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紫金山实验室,走进展厅、6G综合实验室,详细了解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等情况。总书记强调,“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学生放学路上(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人才求实扎实的创新,更需要城市优沃土壤的滋养。在南京,人与城相互成就、双向奔赴,让科技有形、生活有样。南京走出了一条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未来网络 让“城市大脑”更智慧
“南京是个很包容的城市,很有温度。”陈平平对自己生活工作多年的这个城市赞不绝口,他很喜欢南京人的热情。
居住时间久了,陈平平也会讲一口南京话,也喜欢像南京人一样去门口斩个鸭子。他说:“严格来说,我算是‘新南京人’,但生活在这里,你感觉不到这种区别,我感觉人人都是南京人,南京的融合性很强。”
陈平平和团队成员在研讨室讨论(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有容乃大,南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集聚,为创新奠定根基。
陈平平工作的紫金山实验室是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我们做基础研究,这个研究底座扎得越扎实,在上面生长出来的应用就会越安全、越丰富。这些成果最终会回馈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
以确定性网络为例,陈平平介绍说,大家日常使用的传统网络是“尽力而为”的,比如,晚上8点,大家都在刷视频,这时网络可能出现拥堵,直观的反映是视频页面会出现转圈圈,确定性网络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小圈圈不再出现,你想要什么样的网络质量就有什么样的网络质量,它在确定的时延、带宽里让你“确保所需”。
陈平平和团队在实验室设备机房开展创新网络测试验证(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早在两年前,紫金山实验室的这项成果就帮助医生完成了相距350公里的一台机器人辅助远程腹腔镜手术,用时20多分钟。
“远程手术可以给医疗资源相对落后地区的人们带去希望。但是,远程手术对于网络的要求很高,医生远程操控机器手术中,如果网络卡顿、延时,后果不堪想象。”陈平平说,能够长时间稳定地保证网络低时延,对一台远程手术至关重要,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特别是解决手术中一些突发事件,精准就是生命,时延越低越稳定,对患者越安全。
100微秒到50微秒,到20微秒,到5微秒…………这个“纪录”不断被紫金山实验室打破。目前,长距离网络的时延抖动控制已经达到微秒级,紫金山实验室确定性网络已经建设了一张全国性网络,覆盖全国40个主要城市。
现在,确定性网络已经应用到工业、能源、车联网等对网络低时延、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助力南京城市发展,服务人民生活。
紫金山实验室的未来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控中心(央广网发 蒋文超 摄)
勇攀高峰,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紫金山实验室每一位科研人员攻坚克难的脚步坚定有力。陈平平说,“我们在做的工作都是牢记总书记嘱托开展的创新工作,扎实立足未来网络创新研究,原创性提出服务定制网络体系架构,突破大网操作系统、确定性网络、多云交换、算网操作系统、卫星互联网等系列核心技术,为东数西算、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创新让南京更智慧,智慧南京也更懂得以人为本。占地43平方公里的紫金山科技城已逐步绘就,囊括紫金山实验室、东南大学以及超3000家江宁区优势产业集群各类经营主体。这里创新策源支撑强劲,转化平台承载有力,科教资源家底丰厚,产业创新活力迸发,为产学研联动,科研成果“0到N”的跨越提供沃土。
未来产业 让人民生活“更便捷”
前瞻布局创新产业,在竞逐低空经济的赛道上,南京不仅有智慧大脑,更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低空服务场景多元高效。
“殷巷,殷巷,南庄收费站需要调拨通行卡500张。”
“南庄,南庄,无人机准备起飞,请注意查收!”
“殷巷,殷巷,通行卡已收到,谢谢。”
南京殷巷收费站装载500张通行卡的无人机起飞(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2分钟,赵汉青在南京殷巷收费站,通过操控无人机,轻松给2公里外的另一个收费站运送了500张通行卡。毕业于东南大学的赵汉青,已经在低空经济领域摸索好几年了,在他看来,竞逐低空经济赛道,南京有技术、有人才、有场景、更有章法,生态链很完整。
赵汉青给记者算了一笔时间账:“殷巷收费站和南庄收费站两站距离不到3公里,殷巷收费站还卡的车辆多,而南庄收费站取卡的车辆多。为了保障运行,用车辆来调配运输通行卡,不堵的情况下需要约6分钟,车流量大或节假日期间,车子可能就堵在路上了。采用无人机派送,低空直线飞行,距离缩短为约1.5公里,无人机智能脱钩并自主返航,全程仅用时2分钟。”
长江在南京穿城而过,来往行船的外地人也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给他们船上生活带来的便利。不久前,赵汉青所在的南京公路集团联合南京海事完成了无人机江上首次物资配送试飞。
“船上正常会备好物资、常用药等,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在船上通过手机下单,无人机直接配送就很方便。”买家是从重庆运煤来南京的船员黄胜。他告诉记者,以前有船员胆结石发作,船上没有药,只能联系海事,将人送往医院,现在手机下单,急需的止疼药很快就送到,还能将生活垃圾带走,很方便。
无人机在给长江船只送货(央广网发 刘剑忠 摄)
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离不开完善的顶层设计和空域航线规划。今年9月底,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系统平台1.0版本建成,南京低空飞行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苗晴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升级具备设备身份识别、飞行航迹秒级管理、违规飞行实时预警等功能的平台2.0版本,有望实现同时执行不低于5万架次低空飞行的服务能力,保障低空飞行“看得见,管得好”。
围绕低空经济,南京不断发力。今年5月15日,南京召开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发布《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11月1日,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行;12月3日,南京发布并着手实施《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将构建全方位综合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纳入地方行政规范化管理。
旅游“打飞的”、空中“送快递”、江上“送外卖”……低空经济为南京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南京已运用无人机执行运送血液、送药、送卡和应急保障等多场景任务。
数字治理 百姓邻里“一家亲”
早上8点左右,叶翠玲在南京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一家亲驿站练习八段锦,广场上聚集了社区许多前来打八段锦的市民,上到90多岁的老奶奶,小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婴幼儿,大家活力满满。
长虹路社区一家亲驿站广场上市民们打八段锦(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来打八段锦,已经逐渐成为固定项目了。一到时间,大家都不约而同就过来了,很有默契。”今年56岁的叶翠玲是社区首任党支部书记,大家亲切地称呼她叶姐,现在她成立了叶姐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引领志愿者广泛开展银龄互助、环境整治、文体培训等服务活动。
叶姐带记者来到驿站门前的马路边:“我们社区卧虎藏龙,有很多能人,大家很热心,有事一起商量。你看眼前的这条路,以前可是泥泞不堪,到处积水。现在铺上柏油了,路边的绿化、基础设施也都齐活了,干净整洁。”指着不远处“观云路公众参与示范街”的标识,叶姐很是骄傲。
观云路公众参与示范街改造前后对比图(央广网发 王锡斐 制)
长虹路社区辖区总面积0.9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6万余人,有居民小区31个,另有3个城中村。叶姐说:“以前,我们都是挨家挨户去走访,下雨天也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一家亲驿站,群众的事同群众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
接过接力棒,年轻的社区党委书记刘燕有了“新帮手”——“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
“以前,都是事件发生了,我们后知后觉赶去现场,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个智慧平台,管理方便多了,比如哪里着火了,平台能看到现场的具体情况,系统自动报警,可能人还没赶到现场,事故都处理完了。”刘燕说,以前是网格化,现在是信息化,将来还有更多的智能化,这些智能设备给网格员插上了服务的翅膀。社区突发信息通过智能化系统捕捉到,会直接推送给网格员,帮助我们更快接受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赋能社区治理,为社区现有22名工作人员以及16个全要素综合化网格提供“大数据”支持,极大提升了社区工作效率,实现社区精准化服务。
刘燕介绍“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同时,刘燕也有自己的认识:“在技术的加持下,我们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还要努力做到‘慢’,要更有耐心、更精准、更细致,例如是否服务到为老、为小、为困的特殊人群身上来。数字治理是我们基层治理的一种方式,也是未来的趋势,对于网格员来讲,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如何将线上数字治理与线下‘铁脚板’联系得更紧密、更默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了城市的发展,每一位南京人都在不同位置上奋进拼博,城市也不断聚焦人们的需求,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环境。在南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这座城市更智慧、生活更便捷、人民更幸福!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
统筹:陶玉德
监制:伏成镭
策划:栾永胜 安琪 官文清
文字:王锡斐 庄滨滨 顾炀威 王纪民 王姝姝 杨梦奎
视频:王姝姝 刘剑忠
鸣谢:江苏省委网信办 南京市委网信办 南京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