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文化中国行·追年记|让“桃花坞”成为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

春节期间,在苏州姑苏区一间年画工作室里,乔兰蓉右手快速翻动并按压纸张,左手熟练地喷水、抹墨、印稿,经过六色套印,年画《巳时富贵》展现眼前。乔兰蓉是桃花坞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是她专为蛇年设计的新年画。

“仔细瞧,这幅作品以圆形构图,以牡丹为背景,双蛇缠绕,口衔如意,中心有双鱼环绕,饱含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乔兰蓉一边介绍着,手里的活儿也没停下,她告诉记者,这批年画刚刚完成,就收到了不少订单。

乔兰蓉的老家在扬州,每年春节前夕,除了掸尘、贴春联,家里的所有物件,水缸、梯子甚至是院子里的大树,都会被妈妈贴上“福”字。每每看着红彤彤的屋子,兰蓉觉得分外热闹,好像家里所有东西都一起迎接新年。那时候,她对年画还没什么概念,只觉得老宅里,威严的门神、灵动的娃娃,即便是米缸上的福禄寿三星图,都格外好看。

2001年,乔兰蓉来苏州上学,就读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看到一位苏州老奶奶在门窗上张贴桃花坞木版年画,画中人物扎羊角发髻,身穿锦团服饰,颈戴“日月同春”银锁,手捧“一团和气”卷轴。乔兰蓉瞥了一眼,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触了一下,“就像茫茫人海中遇到了想要厮守一生的人”。乔兰蓉向记者解释说,相较于其他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更加秀丽雅致,有着浓郁的江南特色,“只觉得姑苏的倾城之美都在这年画中了”。后来,学校开设了年画技艺传承班,她不顾家人反对,第一时间报了名,义无反顾地扎了进去。

毕业之后,乔兰蓉到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从事年画的制作与研究工作。与桃花坞木版年画相伴了20多年,她对春节和年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春节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而年画则藏着中国人的年味。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中国人的纸上理想国,透过这把神奇的钥匙,我们能解锁春节深层的文化密码,触摸到中华民族对团圆美满亘古不变的追求。

几乎每年临近春节,都是乔兰蓉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套色印刷,完成一幅年画,通常要刻制十多个版,每个版需要刻制不同内容,乔兰蓉喜欢在深夜泡壶茶,打开雕刻灯,听着拳刀划在木头上的声音,虽然累,但心里很踏实。

后来有一阵子“年味儿淡了”,年画手艺日渐落寞。在焦虑的同时,乔兰蓉也开始思考,如何让这门老手艺拥有对抗时间的力量?这两年,乔兰蓉创意作品不断出新:她拓宽了传统年画趋吉避凶的题材,将年画元素与江南风光相结合,创作了《午候》《江南》等系列作品。她还以苏州二十四节气美食为主体,辅以花卉和织锦纹样,创作了24幅桃花坞木版年画,记录姑苏的岁时风物,将苏州人的生活铺陈开来。她还希望借助人工智能,为年画创作提供新思路。

“年画是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日常生活同样需要这样的能量,”带着这样的信念,乔兰蓉将年画做在丝巾上、灯上,将年画的能量赋予每个人、每个当下。

这两年,乔兰蓉明显感觉到,对桃花坞木版年画感兴趣的人多了,去年她的年画工作室来了新学徒,一位“90后”,一位“00后”。今年春节,博物馆还开设了年画体验课程,乔兰蓉认真准备着体验课上需要的木板、刻刀、刷子、纸墨等材料,看到预约名单上不乏一些外地游客,她莞尔一笑:“真好,我们又多了些喜欢年画的新朋友!”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