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
2月5日,蛇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江苏各设区市的“新春第一会”如约而至。
新春第一会具有“风向标”意义,不仅是一场动员大会,更释放出新的行动信号。发展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科技创新……记者采访梳理发现,江苏各地市今年聚焦的主题,极具本土特色,热气腾腾的“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江苏干字当头、奋发有为的“冲锋号”。
关键词: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也是地方招商、引商、留商最富吸引力的“邀请函”。2025年,南京、扬州、宿迁、淮安、南通等地的新春第一会,纷纷点题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为经济添热度,为民生增温度。
2月5日召开的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强调,要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聚焦5个“度”,即提升“企业感受度”“整体便利度”“要素丰裕度”“市场容新度”“生态共享度”,彰显南京强劲的发展决心与务实态度。
目标明确后,“打法”很关键。南京发布了2025年全市营商环境重点举措,从五方面规划南京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释放的具体举措。
得益于硬作风、好环境的共同作用,去年南京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连续7年位居全省首位,“亲清政风”为企集成服务入选国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
同样将“新春第一会”主题确定营商环境优化的还有扬州市。近年来,扬州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让千年古城焕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一组数据足见答案:截至2024年末,新增经营主体6.3万户、“四上”企业2000余家。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解决各类企业诉求1000余件,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65亿元。
今年也是扬州连续第12年出台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2号文件”(《2025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在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特色品牌方面,扬州提出深入推进“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建设,尤其是在“审批最少、流程最顺、速度最快、成本最优”上出实招;在保障措施方面,扬州在全省率先提出建立“无感监测”系统,实现营商环境全过程、全周期可感可及……一系列小切口、量化式、可感知的举措,为扬州“提出建立企业友好型城市”打下基础,增强地方经营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宿迁的“新春第一会”围绕“改革创新暨营商环境建设”展开,将2025年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全力打造“六全六有”营商环境。宿迁市委书记盛蕾在会上明确表态,改革创新是发展进步的动力之基,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之举,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
如何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宿迁出台一揽子政策文件,明确要求突出全周期管理,让市场竞争更有序;突出全链条推动,让法治护航更有度;突出全覆盖供给,让政策获得更有感;突出全过程跟进,让政务服务更有效;突出全方位保障,让要素赋能更有力;突出全身心服务,让亲商安商更有信。
关键词:干字当头
新春第一会,是收心会,更是誓师会。
2月5日,徐州市召开“干字当头、狠抓落实”新春动员会,及早部署、加油鼓气,打响了新春第一记发令枪,释放出奔跑开局、实干奋进的强烈信号。
回首过去一年,无论是徐州市GDP迈上9000亿台阶、以旧换新撬动百亿市场,还是江苏第四家省实验室花落徐州、“徐州造”撑起南极秦岭站,无不镌刻着千万徐州人胼手胝足的奋斗,无不凝聚着各行各业实干拼搏的汗水。
作为江苏最有希望冲击第六座万亿之城的城市,徐州如何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干仍是最佳的路径、最可靠的方法。
“奋斗创造不凡业绩,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必须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加油干,在壮大经济总量上比份额,在项目招引建设上比进度,在改善保障民生上比担当,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会上,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强调,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要聚焦提升引领带动能力扛牢“头马”担当,紧扣“协同”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强化与周边城市协调联动,一步一个脚印把区域联动融合发展“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由北向南,再将视角转向常州。2月5日,蛇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也是常州第三个企业家日,常州将今年的企业发展大会作为新春“第一会”,释放出坚定不移做强实体经济、支持企业发展的强烈信号。
“我们靠实体经济发展到今天,也将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大会发言中表示,近年来,常州的“新春第一会”,从创新发展大会、产业发展大会、新能源之都建设大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到企业发展大会,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做强实体、做大产业、做优企业。
回首2024年,常州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地区生产总值10813.6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税收占比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全市实有经营主体86万多户,营收超10亿元企业151家,企业所得税增速苏南第一,新办大企业户均税收江苏省第一。
围绕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此次大会出台一揽子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陈金虎表示,当前,发展最好的“时与势”聚于常州,政企同心共奋进,聚力同行创辉煌。据悉,常州将拿出力度空前的政策“组合拳”,出台一揽子政策,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回应企业关心关切,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全力当好“店小二”“急郎中”,推动更多惠企政策“非申即享”“直达快享”,加强绿电、算力等新型要素供给,以一城之力度,让企业家满满当当感受到“获得感”。
关键词:科技创新
各地发力“拼经济”的势头打开了奋进蛇年的新局面,也让“高质量发展”的定位更加清晰。记者注意到,一些地市“新春第一会”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月5日,盐城召开全市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为何会聚焦这一主题?
既有时代需求,也有发展潜力。近年来,盐城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连续4年接续开展科技年活动,特别是2024年,盐城深耕产业赛道、聚焦企业培育、重抓生态优化,国家级荣誉接踵而来,创新主体加速涌现,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金风科技获批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光伏创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富乐华、画你爱萌两家企业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新增高企50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2家……
2025年,盐城如何发力?盐城市委书记周斌提出,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2025年,全市上下将聚焦产业第一支撑、创新第一动力,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文件在现场发布。会上,印发出台了盐城市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盐城市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激励政策等文件,揭牌成立江苏金风科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不论是政策引领还是科技创新,盐城正热情拥抱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让创新因子嵌入发展新赛道,推动更多领域从“跟跑”到“领跑”。
一年春为首,奋进正当时。江苏各地的“新春第一会”,折射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从各地的“关键词”中,我们读出了谋发展、促增长的干劲,也看到了江苏人向上攀登、向新而行的精气神。我们有理由期待,以奋进之笔书写,定能绘出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天画卷!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孙秦旺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