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开的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上,南京钢铁集团被授予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提到钢厂,很多人印象中都是钢花四溅、热浪滚滚。然而在现代化的智能钢厂里,如今早已是别样风景。在南钢集团,“智改数转网联”让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不断迸发,营收、利润近年来跃居行业前列。《新春走基层》,我们就一起去南钢看一看。
新春伊始,在南钢集团全球唯一一座专业加工耐磨钢零部件的智能工厂里,为出口定制的高等级耐磨钢部件正“火力全开”生产中。六轴机器人、桁架机器人穿梭其间,上料、打孔、铣边、热处理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南钢金润智能制造厂综合管理室主任李小亮说:“从前端的原料管理,到机械加工、热处理、抛丸喷涂,最后集装箱发货,是整条的智能生产线,应该是全球第一条专门加工高等耐磨钢的智能工厂。这个车间有24个人,但是传统工厂,这样的规模车间至少需要100人。”
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特种钢定制是钢铁生产的高端业务。以往特种钢加工,需要根据客户要求设计图纸、重新筑模,费时费力,产品耐磨度还低。而这个工厂通过对2400多种成熟图纸的大数据学习,实现了从图纸、模具、到生产线调试的智能化匹配,生产供应周期较传统加工企业缩短2/3。
李小亮说:“特种钢的身上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在系统里对应单独的一张图纸。这样在每个环节都能知道,加工的工艺尺寸是多少,符不符合要求,这就保证了产品能够满足个性化定制的所有信息。”
记者季建南说:“智能化支撑了个性化,它让个性化成为可能,而且降低了成本。”
智能化不仅仅体现在零部件加工的厂房车间,行走在整个厂区里,处处都能感受到智能制造给工业生产注入的美好和力量。
高炉炉内冶炼一直是神秘的“黑箱操作”,冶炼情况全凭经验和间接的数据来判断,精准度欠佳。通过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南钢实现了从“无人化料场,到烧结、球团、焦化,再到高炉炼铁”生产全流程的优化重组,工人只要在办公区轻点鼠标,就能实现远程可视化操作,轻松解锁“一键冶炼”。
南钢炼铁事业部技术处数字化应用室主任刘永辉说:“以刮板机为例,以前可能要通过人工去调整角度和速度。现在通过雷达感知,能监测到最佳角度,一键式就全部运行了。通过智能化的应用组织优化,实现了人员优化能力达到41%。”
在铁区集控中心的楼上,智慧运营中心有条不紊地监控指导各条生产线和物流运输等相关工序。它也是行业内首个集制造、经营、生态于一体的钢铁“工业大脑”。在长40多米的超大屏幕上,企业通过数字孪生和5G技术,展现出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孪生厂区,大量传感器的接入,让小到传送皮带、大到冶炼高炉都有了“视觉、听觉和味觉”,实时、精准传送着各种生产数据,辅助企业决策生产。
南钢智慧运营中心项目负责人、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苏扬说:“整个智慧运营这一套软件加上理念不断发展,实际上打破了整个传统工业非常传统的管理理念,整个部门运营协同效率提升了70%。
新质生产力让南钢澎湃出了全新的活力。近年来,企业累计在智慧转型上的投入达40亿元,全集团加工成本下降了20%,超低温9%镍钢、超高强耐磨钢等更是成为国家制造业内的单打冠军。
放眼整个江苏,以南钢等龙头企业为代表,2024年底,南京市牵头的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成功胜出,成为目前全国钢铁行业领域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超8200亿元,特钢及高端合金产量约3000万吨、占全国比重近30%,居全球首位。
南钢数字应用研究院副院长张波说:“南钢还会持续建设好内部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改造工作,对整个江苏省钢铁行业进行输出,助力整个江苏省钢铁行业打造新质生产力,促进整个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季建南 李俊彦 郝朦 李泽灏 编辑/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