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是中国传统农事活动中重要的一环。眼下,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陆续展开。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育种、插秧、农资储备、田间管理……各地抢抓农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紧春季农业生产,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神州大地,万象“耕”新。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因此,抓好春耕春管,对于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至关重要。立春过后,我国由南向北开始春耕备耕工作,各地各级部门单位合力按下农资供应“保障键”。2025年的中华大地,希望的田野上奏响着春耕春管的铿锵乐曲。
一年好景看春耕,不误农时不误春。起好“春耕范儿”,保障须先行。农资作为粮食的“粮食”,保供稳价是重中之重 。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强化农资农机保障,加强供需调度,及时调剂余缺,确保各类农资及早下摆到村到店,毫不放松抓好农资打假,组织好春季农机作业。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有关企业和相关商协会从化肥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市场监管以及农化服务等多方面着手,全面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凡预则立、保障先行,筑牢农资供应“压舱石”,在制度安排、物资供应层面打好春耕“主动仗”,才能协力共绘一年“好丰景”。
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春耕备耕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生产、流通、储备到市监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近日,农业农村部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10个粮油主产省份,深入田间地头摸排调查。长远而言,要不误农时、不误农事,还须稳定耕地面积、强化种粮政策、夯实科技支撑。2025年的中国农业生产正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卫星遥控、大数据、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良种、良机、良法配套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今天的中国,亿万新农人正在从“会种地”迈向“慧种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乘数字科技东风就出“现代春耕图”,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中国碗装了更多中国粮。”从春天的大地出发,一刻都不能耽误;向丰收的季节进军,必定是天道酬勤。万里神州上的“春耕范儿”,逐梦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信心与希望。(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