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如酥,春耕正当时。雨水节气已过,大地渐渐苏醒,广袤的田野上,春耕的画卷徐徐展开。春耕,不仅是一年农业生产的开端,更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是端稳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之举。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在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当下,扎实推进春管春耕工作,为夺取全年粮油丰收打牢基础、掌握主动,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因此,从全局看,抓好春管春耕,对于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至关重要,对于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意义重大。为保障春耕顺利进行,农业农村部全力部署,从政策到服务,多管齐下。资金支持方面,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技术指导上,组织实施奋战120天夺取夏收粮油丰收行动,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答疑解惑。各地也积极响应,抢抓农时不负春光,从南方的早稻浸种育秧,到北方的备种备肥检修农机,一幅“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广袤田野里涌动着无限生机。
“农,天下之大本也。” 要端稳“中国饭碗”,不仅要重产量,更要重产能。田管工作,举足轻重。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 “望天田” 变成 “高产田”,是提升产能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田旱涝保收;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动力,从育种创新到农机智能化,科技赋能让春耕更高效。站在粮食生产“二十一连丰”的新起点上,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沃野良田插上科技“新翅膀”,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必将让粮食安全的支撑保障越来越强。
政策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有关企业和相关商协会从化肥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市场监管以及农化服务等多方面着手,全面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同时,各地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和稻谷补贴等,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这些政策如及时雨,滋润着农民的心田,他们种粮有底气、有盼头,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装满优质的中国粮 ,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郁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