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南京:以“有为”之举,助民企“有成”

“最近我们正在引进一所知名高校的尖端人才,原来除了公司有诚意,政府也有真金白银的专项奖励!”

“科技创新相当‘烧钱’,资本不能想着中后期‘摘桃子’,还应该陪着企业‘开荒种树’。”

“企业很难天天去研究政策,我们希望更多的政策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在2月20日举办的第50期“服务民企365·新宁商沙龙”上,面对来自南京7家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民营企业家代表们畅所欲言。据了解,新宁商沙龙为南京市工商联主办的常态化活动,对于此期沙龙,南京民营企业家参与热情尤其高涨,大家都想说说“掏心窝”的话。  

南京。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南京。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营商环境“阅卷人”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2月5日,南京市委市政府以“新春第一会”的高规格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更加全面、深入的部署,要求以一流作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擂响了高质量发展的锵锵战鼓。

此期沙龙以“共话营商新生态,激发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

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丁铭表示,近期各地密集出台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从过去的要素、产业之争,转变为营商环境之争。从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来看,贡献了“56789”经济占比(50%以上税收、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劳动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的民营经济最有发言权,民营企业是城市营商环境的“阅卷人”。

“服务民企365·新宁商沙龙”现场。受访者供图

“服务民企365·新宁商沙龙”现场。受访者供图

聚力升级“软环境” 

面对面问需,实打实解题。在活动现场,政府部门带来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升级版”新政。

日前,《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重磅落地,三个方面、十条举措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障支撑,且更加注重“企业视角”和“用户思维”,政策结构简洁明快、举措精准务实。“我们力求让这些政策免申即享,减轻企业申报负担。”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  

2月份,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也送出优化营商环境“礼包”——《进一步深化重大项目环保服务12条措施》,以全面深化改革激荡“一池春水”。针对装备更新、清洁原料替代等两类项目探索开展环评手续豁免,不需要办理环评审批或备案手续,符合条件的纳入排污许可管理;针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解决“卡脖子”问题等两类项目试点实施“先建后补”,即先行建设,在项目投运前取得环评批复即可。

聚焦企业迁移登记“往返跑、手续繁、耗时长”的“痛点”,1月下旬,江苏省上线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平台。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解读:平台全面整合迁移登记流程,将企业迁移办理环节由7个合并为1个,跑动次数从7次缩短到1次。

“最急的事找值班长、最堵的事找专窗、最难的事找局长”,2025年,南京市税务局将深入推进“三最三找+”服务,升级推出“扫码即问、当日响应、预约面询”等服务措施。同时,全面开展分层递进的税费优惠政策和服务信息推送,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精准高效直达企业。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则探索“码”上解决问题,应用“行政检查码”和“服务邀约码”,向企业一码推送检查人员、事项、结果等信息,企业也可以邀请相关部门上门开展指导服务,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南京市科技局正在建设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供需对接平台,目前已经收集到高校科技成果2000多项、企业技术需求400多项,该平台预计3月份上线。“宁科贷”提优、增量、扩面也被视作“重点工程”,借此实质性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与成本。

“南京科技成果丰厚,什么样的成果可以向企业转移转化,哪些产业更有发展前景?民营企业家长期扎根于市场当中,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希望政府、企业、高校携手,推动更多的创新资源在南京开花。”南京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呼吁。

阔步春光“显身手”

“增量”政策、“增值”服务扑面而来,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更显充盈。

成立初期,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视听内容运营为主业,2021年开始,公司入局人工智能领域。公司首席市场官胡茜透露,“今年以来,人工智能进入白热化发展阶段,春节过后公司门庭若市,行业风口已至。”为此,公司正积极通过自主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二十余年,江苏福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懋难在保险行业越扎越深,越站越稳。最近三年,公司业绩持续稳步增长,2024年业绩同比上扬三成。相比而言,国外保险市场更加成熟和多样化,在她看来,“这恰恰是机会,说明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将沿着‘科技赋能保险,保险赋能社会’的道路继续前行。”

南京浩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养殖模式,让农民放心养鸡、不愁销售,努力实现“强村富民、村企共赢”。在交流中,总经理潘连红坦言“做农业必须脚踏实地,南京出台的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让企业保持发展定力、看到前景可期。”目前,公司已经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5年内新增养殖基地12个,以“科技”为翅膀,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以“优”无止境的外在营商环境,激发民企的内生发展动力。阔步春光里,南京民企在厚积中“大显身手”,在广袤中“大有可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通讯员 于扬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