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职称评审放权,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

江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再出新举措。近日,在江苏省人社厅、工信厅联合召开的全省“筑峰强链”重点企业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工作会议上,61家企业正式获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这是国内首次由省级层面系统性向产业链重点民营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持。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比拼的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据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江苏此次改革实践以人才评价机制的革新为杠杆,撬动了产才融合的深层变革。

从“行政赋权”到“评价范式”,重构人才治理底层逻辑。首批61家获权企业覆盖全省16个产业集群,包括中天科技、沙钢集团、南瑞继保等链主企业,以及蜂巢能源、思必驰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显示,首批获权企业拥有8.2万专业技术人才,但正高级职称仅3.7%,远低于高校科研院所的均值。江苏此次改革,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创新建立“企业自主评价,政府指导监督”的新型职称评审体系。“一企一策”的柔性评价体系,构建以产业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新型评价坐标系。当职称评审从“学历+资历”的平面考核转向“创新贡献+技术攻关”的立体评价,标志着人才价值发现机制完成了从行政认证到市场识别的范式转换。

从“政策松绑”到“创新生态”,激活企业主体创新能级。在江苏“1650”现代产业体系框架下,此次评审权下放覆盖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精准击中产业链创新升级的“命门”。沙钢集团通过自主评审强化冶金工艺数字化人才储备,思必驰定向培育语音交互技术领军人才,这种“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从政策承接者向生态构建者转型。当企业掌握人才评价权,实质获得了技术要素定价权。太平洋精锻将模具设计人才的技术革新与职称激励挂钩,南瑞继保对智能电网专家的技术转化进行价值认定。这种将职称体系嵌入创新链条的机制设计,使人才资本真正成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核心要素。此次改革直接惠及万余名技术骨干,其“创新红利”的显性化,必将产生人才集聚的乘数效应,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变革”,释放制度创新的协同效应。江苏此次改革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等政策形成矩阵效应,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格局。评审权下放与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培育等政策同频共振,构建起“人才—技术—产业”的闭环生态。双登集团获权后同步对接省重点实验室资源,将储能技术人才的职称晋升与科研攻关深度绑定,政策组合拳的协同效应充分显现。同时,此次改革将国家战略需求(先进制造业集群)与企业微观机制(人才自主评审)深度嵌套,既保持产业发展战略定力,又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如,振华海科海洋装备专家通过技术攻关直接获得职称晋升,人才价值实现路径与国家战略需求达成了有机统一。

江苏职称评审向重点民企放权,打破职称评审“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传统模式,打破人才评价与产业需求脱节的体制障碍,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评价瓶颈,加快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良性机制,让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助力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样本。(顾盛杉 潘磊)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