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最是一年春好处,春耕春播正当时


微信图片_2025041415101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忙时节。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春播粮食面积1.1亿亩,进度过一成,与上年基本持平。从智慧农机自主驰骋田间到无人育秧工厂高速运转,从农技专家踏露而来的脚步到惠农政策如春雨般润泽乡野,广袤田野间涌动着“人勤春来早,田间备耕忙”的蓬勃生机。

科技赋能,打造现代农业新图景。从“人拉肩扛”到全程机械化,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科技进步正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在新疆喀什巴楚县,播种机采用北斗导航精准定位,通过精量播种技术,一穴一粒种子,误差不超过1厘米;在浙江省金华市,采用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每小时可完成1200到1500个秧盘的制作,提升育苗效率;黑龙江北大荒智能育秧大棚实现控温、控水、控制土壤酸碱度的智能化操作,壮苗率超过了95%……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让农业生产更高效、更精准,也让“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科技的春风拂过大地,传统农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人才扎根,田野涌动新活力。科技的赋能固然重要,但真正让土地焕发生机的,是那些带着新思维扎根田野的人才。在江苏省苏州市尚湖镇,95后“新农人”戴怡慧从“准空姐”变身“新农人”,能够熟练掌握智能型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新型拖拉机等新农具的操作技能;在山东省肥城市,张红红成立了金丰粮食专业合作社,使合作社成为泰安第一家具备耕种管收运烘储加销全链条服务能力的市场主体;在河北省沧州市,“90后”新农人张宸毕业后便一头扎进家乡的盐碱地,经营起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用北斗智慧种田,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文章……从“面朝黄土”到“面朝屏幕”,从“经验种地”到“数据种地”,这些年轻的身影,不仅为农业注入了青春的温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春耕之“稳”,在于惠农政策的托底。从育秧补贴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从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到草原禁牧补助与草畜平衡奖励,从农业社会化服务补助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全方位为春耕保驾护航。各地也积极响应,层层压实责任,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青海,政府提前下达财政支农项目资金15亿元,调动种植主体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在湖北,聚焦“种、地、人、机、灾”,全方位支持抓好春耕生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江苏2024年加力实施农机大规模设备更新,首次明确对9类农机给予报废补贴,共报废农机7.7万台……政策的“甘霖”与市场的“活水”双重浇灌,让春耕生产既有速度更有质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春播进度过一成,播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信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农民的辛勤耕耘、科技的有力支撑、政策的保驾护航,共同汇聚成保障粮食安全的磅礴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金秋时节,广袤的田野铺开丰收的画卷,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许哲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