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如何让“美丽颜值”更好带动“经济价值”?江苏有“新招”!

去年11月,自然资源部在全国五个省区试点开展“区域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调查”工作,江苏省徐州市汉文化产业区、苏州市历史城区和太湖生态岛、扬州古运河三湾段四个区域入选,数量在全国居首。

“区域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调查”具体是什么工作?有何特色和进展?作为入选数量最多的江苏,已经在全国先行探索出不少成果。416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对此进行了介绍,记者也于近日进行了实地走访。

苏州历史城区

数据需要“融起来、热起来

在我国,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调查工作——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就能清楚地掌握我国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地等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及利用变化情况,掌握了这些“家底”,是国家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进行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长期的调查过程中,有一部分类型的用地常常困扰工作人员:遇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特色这类用地,该怎么拓展调查并综合应用成果?

遇到这种情况,常规的做法是只进行就规程而规程的调查,获取其数量、质量、分布等情况,通常不进行其他方面的调查工作。省自然资源厅调查监测处处长杜国庆介绍,以南京市区的玄武湖和莫愁湖为例,其背后蕴藏着深厚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而且两湖景色秀丽、游客众多,消费旺盛,极大地带动了南京的经济增长。

“如果按常规流程对玄武湖、莫愁湖进行自然资源调查,那么调查所显示的结果就只是‘冷冰冰’的数据,和普通的湖泊、湿地没什么区别,水光潋滟玄武湖十朝变迁、温婉动人莫愁女故事这些历史文化,难以在调查之初就进行挖掘。这些重要的内容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后续开发利用,存在‘滞后’,有的还会‘浪费’,十分可惜。”谈及此,省自然资源厅调查监测处处长杜国庆非常感慨,“对此,南京也开始了探索融合。”

江苏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丰富。截至去年底,江苏拥有1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56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徐州汉文化景区

“拥有如此众多厚重文化底蕴,开展‘区域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调查’工作很有必要。”杜国庆表示,江苏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选取徐州、苏州、扬州三地共四个区域进行试点,深刻践行“两山”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管齐下,多项工作已完成

烟花三四月,风雨下扬州。眼下,是扬州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站在三湾的最高点“津山远眺”向下俯瞰,这里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清澈的古运河流过,“三塔映三湾”的景观映入人们的眼帘;不远处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犹如一艘巨船泊岸,与古运河相映成趣,走进其中,这里游客众多,大家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古运河的历史文化。

扬州古运河三湾段

“三湾不仅有壮丽的运河景色和周边的湿地风光,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成为世界了解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生态和文化价值俱存。”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查监测处处长王文兵介绍,扬州挖掘融合三湾地区森林、湿地、水、历史遗迹、历史诗词等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串联运河故事。

具体来看,三湾用“自然”语言展现“因运而生”的城市基因,让两岸花柳全依水的运河自然风光和充满劳动人民智慧的运河文化立起来,提供别样的运河文化新体验。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业融合与发展三个维度,全面评估三湾地区发展状况,推动自然、人文、经济的协同共赢。

三湾是江苏省开展区域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调查”的典型代表。那么,从省级层面来看,江苏探索出了哪些“新路”?杜国庆给出了三把“密钥”:

充分收集、整合、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调查成果、多源遥感影像、实景三维数据、规划资料等数据资料,依托DeepSeek等大模型算法深挖区域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

对各类特色资源的数量、范围、价值等属性进行量化,构建特色资源基础数据库,调查形成各类特色资源数据193,558条,基于实景三维模型,以空间化表达直观展示特色资源分布与底数,区域总面积近117平方公里,绘制了文物分布、花卉景观分布、文化体育设施分布、历史街区风貌特征及演变等51幅专题图;

挖掘特色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打造区域特色应用场景。

如今,各个试点区域已全面完成区域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调查,凝练总结各自实践经验,并大胆探索出不少新的应用场景。

讲好促进文体旅消费的江苏故事

拥有“美丽颜值”,也需要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记者了解到,试点的重要目标是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文旅产业的持续魅力,江苏省在试点过程中也一直在积极思考如何讲好水韵江苏特色故事、促进文体旅消费的方法。经过探索,江苏省为四个试点区域擘画出了四篇属于自己的“故事”推进文体旅消费——

“大风歌”故事:

徐州立足丰富的汉文化资源禀赋,全力支撑城市规划修编,探索自然、人文、商业、旅游的深度融合。在以“彭城七里”为轴线,以黄楼、户部山、文庙街区等235处历史遗存为串联的地域文化集中展示区,为规划修编提供汉文化产业区详细、精准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空间信息,助力徐州城市“微更新”。

“姑苏古城”故事:

苏州历史城区试点区以文化IP为内核,基于本次试点调查的底图底数,可视化呈现特色资源分布、历史脉络及业态关联性,串联故事场景,融合非遗技艺与现代商业,挖掘特色水上游、名人寻迹等沉浸式体验新路线,对已有三维数字化的历史文化建筑进行结构解析与虚拟重建,扩展VR全景云游的内容覆盖范围,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丰富文旅融合新场景。

“碧螺春”故事:

苏州太湖生态岛试点区通过摸清古村落民俗、碧螺春茶等特色资源家底,开发AI智能分析助手,以“识茶寻茶制茶品茶”为主线,设计徒步、骑行旅游路线,丰富游客深度体验方式,进一步促进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制作标志性场景的VR全景,其中碧螺春茶博物馆全景云游已交付馆方投入运营,极大提升了生态岛文旅吸引力。

苏州太湖生态岛

“千年运河”故事:

扬州尝试探索“自然搭台,文化唱戏”,联合文旅部门,邀请公众参与,深度挖掘三湾地区人文资源禀赋,开发“三湾数字孪生平台”,为升级消费体验、完善三湾配套服务体系以及“三塔映三湾”主题夜游、“运河夜航”等旅游项目开发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助力扬州市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文旅消费新标杆,以自然、文旅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新路径。

“温润秀美,人杰地灵的江苏,还有很多可以深度挖掘的特色IP。”谈及未来,杜国庆信心满满:“我们将鼓励基础工作好的地方继续申报自然资源部试点,讲好精彩的江苏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故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政宇 丁蔚文

受访者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