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多点推开免陪照护服务,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

“一人住院全家忙,白天黑夜连轴转。”一旦家里有人生病住院,全家将面临巨大的照护压力。为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减轻患者家属照护负担,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开展免陪护理或无陪护病房试点。去年以来,江苏无锡、淮安、南通、徐州、连云港等地也相继开展住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在进一步推开中。这一模式运行如何?能否真正成为解决“一人生病全家忙”的“药方”?记者近日也进行了实地探访。

住院照护,可以不靠亲情“硬扛”了

“免陪照护服务”是指根据患者及其家属需求、意愿,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患者住院期间提供照护服务,实现“免家属陪护”或“家属陪而不护”,减轻患者家属陪护负担的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总体上,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员岗位职责相对固定,专业性更强。自江苏各地开展试点以来,免陪护病房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中。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护理员为患者提供免陪护照护服务

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免陪护病房里,除了“白衣天使”的一抹白,还多了亮眼的紫色。身着紫色工服的,是医院的医疗护理员。产科病房里,护理员龙仙菊正在熟练地给宝宝拍嗝。和在产科工作的其他护理员一样,龙仙菊不仅有医疗护理员证,还考取了育婴员证。“双证”在手,她干的是一份技术活,不仅承担着专业照护工作,还指导产妇科学育儿。医疗护理员在医院产科很是“抢手”。该院护理部副主任刘颖介绍,产科每天住院100人左右,其中聘请医疗护理员的就有三四十人。

“护理员每天给我喂饭、擦身、清理大小便,照顾得很贴心。”在南通市中医院,右腿骨折入院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子女在外地工作,老伴要在家照顾孙辈,李先生入院时就果断选择了免陪护服务。护工“一对三”,每天100多元的费用,护理员24小时随叫随到。该院护理部主任李焕新告诉记者,截至2025年3月,该院已累计服务患者392人次,覆盖骨伤科、呼吸科等6个试点病区,开放免陪护床位138张。

南通市中医院医疗护理员健康宣教中

去年7月,徐州市也启动了部分三级、二级医院“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在徐医附院,“无陪护”病房配有独立智能呼叫系统,患者按动床头呼叫设备,医疗护理员的智能手环即有响应,可随时接收患者的呼叫请求,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

记者了解到,江苏多地免陪照护务试点病区多落地在对陪护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骨科、肛肠科、神经外科、急诊等科室,并由试点逐步推开。以南通为例,截至目前,南通已有24家医疗机构的92个病区开展免陪护服务,累计服务患者7300余名,实现三级医院免陪护病区全覆盖。

医院的免陪照护服务也采取多种模式,如“团队化服务”,由多名护理员形成护理小组,排班协作照护;“一对一”即服务提供者仅为一位患者提供服务;“一对多”即护理员同时为多名患者提供服务等。服务模式不同,对应的费用也不同。各试点病区在提供免陪护照护服务的同时,也保留陪护病房,患者及家属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不止护工,重新定义“陪”与“护”

《重磅!真把护工取消了!》《取消护工,无陪护病房离我们还有多远?》……在免陪照护服务全国试点推行初期,不少自媒体将“取消护工”摆到了标题上。但实际上,记者采访中发现,推行免陪照护服务并非取消护工,而是对护工工作的一次全面升级。

2017年左右,全国推进优质护理的工作中曾有多家医院试点住院无陪护服务,当时承担免陪照护工作的主要是护士。然而,绝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都处于紧缺状态,由护士来兼任生活照护,推行无陪护病房显得力不从心。与此同时,收费标准也缺乏明文依据。八年后再次试点,医疗护理员的出现,让护士尤其是“特护”的工作界限有了更清楚的界定,曾经的多个问题开始有了答案。

此次江苏上岗的第一批“医疗护理员”,实际上大部分就来源于医院多年合作的护工群体。刘颖告诉记者,2023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搬迁,住院人数有了大幅增长,原本的护工数量明显满足不了需求。“当时与医院合作的第三方患者陪护公司有护理员五六十人,按照‘一对一’的服务模式,每天只能陪护五六十名患者,我们就在临床上做了观察和调研,想将这支护理力量重新整合起来。”刘颖说,护工一对一服务,每天仍有富裕时间,于是他们将“一对一”改成了团队照护模式,团队陪护采取排班轮休模式,晚班也有护理员整晚值守,随时响应患者需求。这种团队照护模式后来也成了医院最受欢迎的免陪护方案。

医疗护理员培训现场

“以往的护工跟着患者跑,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对患者的照护停留在穿衣、洗漱、如厕、喂食等等基础的生活照护上,升级后的医疗护理员服务病区相对固定,不仅能提供等生活照护,还能提供如翻身、拍背、康复等专业护理,对特定疾病的照护方法更加熟练。”刘颖说。

专业性是“无陪护”服务的生命线,这是采访中多家试点医院的共识。“老年患者起床要循序渐进,先静卧30秒活动四肢,再慢慢坐起30秒,最后缓缓站立30秒。”“骨折患者轴线翻身是有讲究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位,使用助行器,动作都有严格标准。”作为首批培训基地之一,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病房管理科科长顾秋雨介绍,医疗护理员是介于家属与护士之间的专业照护人员,与普通护工有着本质区别。该院已成功举办 5 期护理员培训班。累计培养护理员 536 名,年均培训规模稳定在 100 人左右,也为省内的医院 “无陪护” 病房建设储备了专业护理力量。5年的培训,顾秋雨感受颇深,在她看来,与传统护工相比,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疗护理员展现出了显著的专业优势。

带管患者床上翻身,医疗护理员考试中。

记者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获悉,自2021年确立首批31家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以来,全省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体系。为了规范医疗护理员工作,提升专业照护能力,不少医院对医疗护理员建立起定期复训、动态考核等机制,形成了第三方陪护公司、护士长巡查、护理部监督、患者参与的多级监督模式,对患者满意度较低的医疗护理员,也有由陪护公司重新培训或末位淘汰的机制

多道“门槛”,全面铺开仍有不小挑战

从怀疑到尝试再到信任,记者采访中看到,免陪照护服务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从国内外数据来看,实行了免陪照护服务的病房,由于患者作息和饮食更加规律,康复效果得到保障,院内感染风险降低,不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健康结局,还能缩短住院时长,整体降低患者的家庭支出。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在行业一线人员眼中,免陪照护服务要全面铺开并不容易。

护理人才的缺口,是制约无陪护照护模式全面铺开的因素之一。采访中刘颖、李焕新、顾秋雨都提到了医疗护理员队伍建设问题。尽管建立了培训与考核机制,但第三方陪护公司招聘的医疗护理员技能水平差异较大,护理员年龄大多为“4050”人群,护理能力和理念尚需进一步提升,部分人员沟通能力不足、服务同质化水平低流动性也大。

顾秋雨告诉记者,2024年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一次院内调查,数据显示,医疗护理员月薪水平较普通护工高出30%-50%。但参与培训的不乏50岁以上、较低学历的人群,这让他们在理解基础医学理论、掌握专业护理技能时面临较大阻碍,客观上影响培训效果与后续工作开展。

在今年的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邵蔚针对免陪照护服务也提出了建议。她指出,随着社会发展,照护人员将成为医院“免陪照护服务”的“生力军”,是康复机构及家庭康复“免陪照护服务”的主体。邵蔚建议,在职业学校及大专本科院校中更广泛地设立“照护”专业,并与老年医院开展合作办学,为目前巨大的专业“照护”服务需求市场提供专业人才及人才储备。

制约模式推开的另一收费问题,去年十月份,国家医保局吸收地方探索经验,出台了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其中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这让免陪护服务收费有了“国标”。目前不同科室因为照护难度不一,“一对多”服务价格在100-200元之间,“一对一”服务价格会更高。但医保政策未将免陪护服务费用纳入医保统筹范围,患者需全额自费,部分患者因费用问题放弃选择免陪护服务。业内人士呼吁将免陪照护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等商业保险中,有效降低家庭支出。

此外,患者的依从性和服务接受度也是推广免陪照护服务面临的挑战之一。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对“免陪护”模式存在不信任感,认为家属陪护更安心;部分家属因文化观念差异,对医疗护理员的专业性存疑,这些观念也都需要进一步改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彦 安莹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