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畔烟柳拂波,东关街巷摩肩接踵,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扬州留给人们最多的画面。
其实,“二分明月”的扬州,古来便连缀着“夜市千灯照碧云”的商贸繁荣,而今更是书写下建设“企业友好型城市”的愿景——去年扬州GDP同比增长6%,人均GDP升至全国第18位,获评全国“独角兽企业新城”。今年,这座千年古城正向工业开票过万亿、GDP总量过万亿的“两个万亿”目标冲刺。
4月30日,“赢在江苏——寻找2025优化营商环境新实践”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扬州,直击当地“让企业安心、舒心、入心、顺心、省心”营商环境建设成果。
真给力:“小过”要罚3.1万?撤销!
近两年,不少到文昌东路市民中心办事的扬州市民,都见到过“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中心”的招牌。
这是扬州2023年在全国率先、全省首创成立的法律服务综合体,为企业一站式提供法律咨询、涉企公证、执法监督、合规指导、商事调解仲裁等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接受法律咨询2700余人次,接待公证咨询2200余人次。”扬州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协调处副处长高星月介绍道。
大厅里,一位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大家都听说过法治保障中心帮企助企的故事,所以现在遇到问题,会习惯性到这里问一问。”
这位企业家口中的故事,发生在2024年。当时,一家冷锻制品有限公司因使用了未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以及未经检验的叉车,被处以3.1万元罚款。扬州市司法局随即依托法治保障中心,约见了企业负责人。企业方面表示,事发后已第一时间对叉车进行检验并取得合格检验报告,希望能够减轻处罚。
经查,该公司属于首次、轻微违法且没有造成危害。通过前期现场检查、责令改正等,教育和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及时改正违法行为的目的也已达到,符合“不予行政处罚”情形,很快行政处罚便被撤销。
“扬州已连续5年编制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2021年版清单共306项,今年清单已增至944项。”高星月说,“仅去年一年,扬州就实施免罚、轻罚、减罚19795件,减免罚款超1.79亿元。”
真减负:上门检查“合并同类项”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撤销“过罚”只是其中一环。
今年2月28日,扬州上线了“涉企行政检查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非必要不检查”“无计划不检查”“无审批不检查”。
“首先,我们确认并公布了501家市、县两级行政检查主体,并在全省率先部署年度行政检查计划公示、备案工作,纳入涉企行政检查服务一体化平台统筹管理。”据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量归集梳理扬州市、县两级涉企检查任务后,平台运用算法建立分析模型,对可联合但未合并的检查任务做出智能预警,“比如系统发现,多个执法部门在同一时间段内,要对同一家企业进行检查,便会要求确认一家牵头部门,合并‘查一次’,解决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痛点。”
据介绍,当检查计划通过后,系统便会生成“行政检查码”,执法部门须“亮码入企”,同步上传检查内容和检查结果。企业不仅能通过扫码当场查验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还能查看检查通知书、检查依据、检查结果,让执法行为可溯源、可追踪。目前,扬州全市“亮码”检查率已达100%。
真务实:营商监测点就设企业里
营商环境好不好,归根到底是企业说了算。如何全方面收集意见、建议和诉求,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和堵点?扬州给出的答案,是构建一套“下沉”到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监测体系。
2024年12月,扬州首个国家级营商环境监测站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同时设立的还有10个营商环境监测点。“这10个监测点,从全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优选而出,其中民营企业占到一半。”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协调督查处处长许飞说,“我们还搭建了营商环境监测线上平台,通过线下线上双渠道收集企业诉求,让我们的帮代办服务更加高效。”
据悉,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打造了“助企头等舱”模式,通过建立“一企来办”联络群,实现企业诉求实时响应。
“从咨询到办结仅用半天,全程专人指导,复杂业务变得简单高效!”扬州光电产品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女士点赞道,企业因业务拓展需要迁入经开区,并同步办理名称变更、经营范围调整等多项手续。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帮代办专员全程跟进,推进材料预审、跨省迁移调档和多事项并联办理,“相较于需要十多个工作日的传统办理模式,在扬州仅用半个工作日就搞定了全流程,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
真下沉:镇里也能“刷脸”办业务
“没想到没带齐证件,也不用来来回回跑”“没想到来了一趟,就把所有手续都搞定了”“没想到竣工验收备案和不动产权证能同一天办”……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能常常听到这样的“没想到”。
如今,到政务服务中心的“免证园区”服务专窗“刷脸”或出示苏服码,工作人员即可直接调用相关电子证照。“我们梳理了151个‘免证办’事项,涉及294个免提交材料,并打通公安、税务、人社等8个部门的数据,实现证明材料内部流转、即时核验。今年1到4月,已累计完成9213次免证办理。”许飞说。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推行告知承诺制度,把“先证明再办事”变为“承诺即可办理”。扬州新概念电气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马勇到政务服务中心咨询生产线技改项目备案所需材料,准备下一次带齐材料再办理。“没想到工作人员现场直接帮忙在网上申请,我只填写了一个表格和一份项目备案承诺书,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项目备案。”
值得一提的是,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免证办”场景,已经从区政务服务中心“下沉”到了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级便民服务站。“我们在部分便民服务中心部署智能终端,实现了‘刷脸即办’服务场景,省去了企业东奔西跑的成本。”许飞介绍道,这种可推广的“免证园区”模式,后续将拓展至行政执法、惠企政策兑现等场景。
真帮忙:出海企业减税850万美元
“信用为基、效率为帆、免证为桥”的扬州,仍保留着“水郭帆樯近斗牛”的贸易基因。
走进今年2月28日揭牌的扬州企业出海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便是原产地证、使馆认证等固定签证工位,以及境外展、涉外法律等流动窗口。“设立出海服务中心,不仅能给企业提供境外投资和涉外保险、法律、财税、金融等一站式服务,还能给予境外优质展会信息、展会扶持政策解读及涉外商事调解等支持。”扬州市商务局外贸处处长周正说。
据统计,出海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6163份,其中优惠证书2220份,预计可为企业在进口国减税约850万美元。
在国际局势变幻的大背景下,助力更多出海企业打通欧洲、东南亚、日韩等地市场,已成为各政府部门的共识。年产约1500吨无水羊毛脂产品的江苏嘉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之一。
羊毛脂是附着在羊毛上的分泌油脂,经精加工后变成羊毛精脂,可用于生产高端化妆品、医药辅料、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等,每克价格堪比黄金。今年1月,嘉源生物因未获英国市场准入,产品滞留在港口无法通关。扬州海关得知后,一方面帮助企业系统梳理法规标准,另一方面对生产工艺、卫生设施等提供指导,帮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准入。嘉源生物董事长王浩激动地说:“去年一季度,我们的产品出口几乎为零。今年一季度出口额已达2200万,全年有望增长4成。”
看,这就是“企业友好型城市”的注解——企业能听见法治的承诺,摸到服务的温度,更能“直挂云帆”走向全球。
“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商业传奇,还在继续。
>>>权威对话
让扬州既宜居宜游,又宜业宜创
连续12年出台服务企业“2号文件”、连续5年以“营商环境”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的扬州,近年来推出了“诚信扬州建设”“产业政策后评估”“公益性调解+市场化解纷”“莲动扬州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营商环境改善企业认可度达92.84%。今年,扬州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将如何发力?记者采访了扬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陆安亚。
记者:今年扬州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目标是什么?
陆安亚: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扬州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向发力,以过硬的法治环境让企业更安心,以亲清的人文环境让企业更舒心,以给力的政策环境让企业更入心,以公平的市场环境让企业更顺心,以高效的政务环境让企业更省心,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跃升,以“用户思维”展现城市关怀,让扬州既宜居宜游、又宜业宜创。
记者:近年来扬州打造了“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等营商环境品牌,今年将如何进一步深化特色?
陆安亚:今年,“信用扬州”将重点推进清欠治理、失信“无感修复”、“信易+”场景应用,实现城市信用综合指数年均排名进入全国前10%;“免证扬州”将全市复制推广,重点推进电子证照数据攻坚、“刷脸办事”、“一码通城”等举措,拓展数字惠民、数字优政、数字智治等十类免证场景;“效率扬州”则将重点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拿地即开工”常态化、不动产登记不对应审核模式等举措,重点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长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
记者:围绕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扬州将出台哪些可感知的政策?
陆安亚:在惠企政策方面,扬州将围绕“一张网”归集、“一平台”办理、“精准化”推送、“事项化”拆解、“快速化”兑现,实现政策“直达快享”;在执法监管方面,聚焦“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调整完善涉企免罚、轻罚、减罚“三张清单”,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在政务服务方面,则通过建设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底座,探索更多事项“无纸化”申报和“零材料”办理,加快“数智转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磊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