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程甲伦 记者 季雨)5月6日,南通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通过警用无人机,仅用20分钟便完成停泊在狼山锚地的挪威籍“猎鹰”轮入境查验,标志着该站锚地船舶无人机查验新模式正式启用。
当日上午,民警肖涛在长江岸边操控无人机飞抵锚地上空,通过高音喇叭通知全体船员列队甲板。搭档朱驿俊借助实时回传的高清画面,逐一比对31名船员的证件信息,15分钟完成人证对照。随后无人机对船舶驾驶台、货舱等重点部位开展空中巡查,检查画面同步传输至指挥中心大屏。
“以往需乘艇往返1小时,顶着江风攀爬舷梯登轮检查。”民警肖涛说。如今通过无人机开展“非接触式”查验,既保障了勤务安全,又为船舶节省了候检时间。
据悉,该站去年底配备的警用无人机可抵御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具备30倍变焦功能。在创新“民警+新锐装备”“系统+无人机+N”警务模式过程中,指挥中心通过系统平台对无人机查验实施全流程监督,确保执法规范化。
为提升人机协同效能,该站组建无人机航飞小分队,邀请专业“飞手”开展起降悬停、超视距操控等专项训练,并结合港区场景探索空中巡逻管控模式。目前已完成船舶追踪拍摄、空中警戒喊话等实战化应用,形成标准化查验流程。船舶代理沈维体验新查验模式后赞叹:“整套流程省时省力,真正实现了‘好来快走’!”该站负责人表示,此项创新是国家移民管理局“三新建设”部署的具体实践,通过走访科技企业、研发智能应用,持续优化“优+”勤务改革,为南通建设通江达海枢纽门户注入边检动能。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