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南京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
——用就业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琳燕
“创客空间”里,盲人程序员正用语音软件编写代码;“汇爱坊”里,肢残姑娘巧手编织的非遗香囊远销海外;聋人咖啡师的拉花技艺,成为网红打卡的“文化现象”……在南京,这些发生在大家身边的生动场景,绘就了残疾人就业的暖心画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不仅事关一个家庭的幸福,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5月16日的表彰大会上,南京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南京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围绕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先后开展残疾大学生“三年扶送计划”“一区一特色”“职等你来”百企千岗招聘以及“汇爱优选,情满金陵”等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助残氛围,用就业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五年来,共帮扶8449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免费为10614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南京残疾人就业率提升到64%,应届残疾大学生就业率超过90%。
5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山陵的“汇爱坊”。这是一个集残疾人文创类产品研发、推广、销售和技能培训等于一体的创业就业新平台。小店里,极具南京特色的秦淮小布包、山川水影跃然纸上的漆扇、呆萌可爱的生肖蛇编织手办等吸引了很多游客,这些商品都是残疾人亲手制作的。店里还有残疾人制作的“无声咖啡”。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美丽工坊”,“汇爱坊”已经开了6家实体店,辐射带动500余名残疾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智力残疾女孩小爱(化名)是“汇爱坊”爱德面包店的正式员工,每个月除了近3000元的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另外还有绩效奖金,自食其力的她越来越自信,最近还收获了幸福的爱情。曾经因为残疾十多年足不出户的月月(化名),在“残疾人之家”发掘了钩织特长,不仅每个月有固定收入,还成了“美丽工坊”的培训师,从受助者到帮助他人,角色的转变让她变得开朗自信。
“为了让残疾人制作的产品能够卖出去,‘汇爱坊’建立了‘实体店+集体采购订单+市区调配’的多渠道销售机制,并且正在探索互联网直播、公众号销售的方式,增加收益的同时,也为残疾人新增一些居家灵活就业岗位。”南京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据介绍,南京已先后建成残疾人大学生实训基地、按比例就业基地、职业培训基地等各类国家级基地15个。建成南京特有的“汇爱坊”助残服务平台和残疾人数字化就业创业基地,不断丰富残疾人就业创业载体。同时,加强就业品牌建设,先后推出“职为你来 筑梦启航”系列招聘、残疾人“家庭农场”扶持计划、“汇爱坊”助残公益店、“老门东”公益市集等就业创业品牌,进一步扩大助残品牌影响力,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在南京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的带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南京不仅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还涌现了一批敢于拼搏的残疾人创业者。
近几年,南京先后有95人次在各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6人在省级以上创业创新竞赛中获奖。残疾人大学生叶泓霆主导的“彩虹之光”项目,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24年,叶泓霆再次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中夺得金奖,为残疾人创业树立了榜样。此外,南京还培育出“轮椅上的海归女孩”纪寻、全国创业先进个人姜文国、“消防达人”刘荣芬等优秀残疾人创业者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