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被誉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黄金”。然而长期以来,数据要素流通不畅、价值释放受阻如同无形的“梗阻”,制约着区域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如何打破壁垒,让数据安全、高效地流动起来?《江苏省数据条例》的出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制度答案。常州市钟楼区敏锐把握机遇,紧扣“支持企业等经营主体依法依规进行数据加工”“推进数据产业发展载体建设”等《条例》要点,在制度创新与场景应用两端发力,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钟楼路径”。
今年6月,长三角OPE数智产业创新社区在钟楼区成立,开放45亿条医疗数据,提供算力、标注等全栈式服务,支持“一人企业”(OPE)创业,这种“把试验田深耕成高产田”的魄力,既彰显了《江苏省数据条例》的制度保障作用,也体现了钟楼区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战略眼光和责任担当。
长三角OPE数智产业创新社区以“单人+AI即团队”为核心理念,通过一套科学智慧的生态体系赋能个人创业者,将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一个核心机制,设立由钟楼区政府、钟楼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OPE数智产业创新社区指导委员会,负责政策供给与跨区域资源协调;整合政府、国企、私企、基金、开源社区等主体,构建起“政府统筹—国企赋能—企业主建—资本支持—技术开源”五方协同体系,协同推进算力调度、政策落地、技术赋能等工作。
同时,该社区发挥产业基础扎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的优势,为个人创业者提供数据、网络、算力、场景、产学研融合、基金、人才、产业配套政策八大要素支持保障,布局打造医疗健康、具身智能等N个垂直领域孵化中心,全面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过去在AI领域创业,最头疼的就是‘三无’——无算力、无数据、无生态。”长三角OPE数智产业创新社区算力提供方中国移动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随着《江苏省数据条例》释放的政策红利,让这里真正实现了‘单人+AI即团队’的创想。”
在钟楼,初创企业可调用每秒千万亿次算力验证模型,行业巨头能对接万例专病数据库,开发产品数据脱敏技术,破解隐私困局。
点进常州市钟楼区打造的“数字健康实验室”,2000+合作机构、超16P+入驻数据体量、200+合作专家……庞大资源池让医疗数据服务触手,全国各地医疗企业借助该平台,轻松获取垂类医疗数据。
“我们做医疗人工智能开发,过去总是为数据而焦头烂额。现在在钟楼区的大数据平台上,我们可以获得各类垂类的专业医疗数据,也无需为算力而发愁,使得我们的想法加算法变成临床验证,只需要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大大加速了我们创新转化的效率。”慧影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柴象飞介绍到。
钟楼区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常州)中心,推动建设服务全国“政、产、学、研、金、介、用”的数字健康实验室可信数据空间,成为江苏省医保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首批参与主体,构建“标准先行、可信流通、工具赋能、机制驱动”的创新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数字健康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条例》出台前,我们对公共数据应用路径不清晰,不敢轻易尝试数据流通。” 数字健康实验室的合作伙伴感叹道,“过去获取公共健康数据需要复杂审批,如今通过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研发效率提升显著,仅用半年就完成了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的迭代升级。”
《条例》的政策赋能与数据要素释放的价值红利,在钟楼区的实践中远未止步。钟楼区围绕构建“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数据生态,正在积极布局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培育六类数据企业,壮大数据产业集群,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突破与应用场景落地见效。
“我们将继续深化《江苏省数据条例》的实践探索,在数据确权、交易等关键环节实现突破。”钟楼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数据要素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钟楼实践”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法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