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这一地方集体记忆的载体,不仅承载着地理信息,更融入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近年来,常州市积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不断采集地名信息、挖掘地名故事、丰富地名文化,在“起名”“用名”“扬名”“著名”上下功夫。历经两年努力,全市乡村地名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地名命名设标工作有序推进、地名文化传承保护精彩纷呈,地名赋能乡村经济发展已初见成效。
让“无名”的“有名”,“有名”的“扬名”,地名在历史记忆中彰显时代之美。
用好地名让乡土记忆焕发时代光彩
“好地名助力乡村发展好前景,让小地名助力乡村大发展!”溧阳天目湖桂林村以“小地名”为支点,助力乡村大发展,在规范地名管理、赓续历史文脉、促进利农惠农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让乡土记忆焕发时代光彩。
常州溧阳天目湖镇的桂林村,已有800多年历史。相传,北宋文学家汪藻曾访友至此,见五峰挺立,桂树成林,于是得名“桂林村”。当地在充分挖掘地名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在22.31平方公里的村庄里,已经建成特色精品民宿、农家乐、家庭农场等120多家,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称号。
走进桂林村,一个标注着锦秋路的路牌下方,是拼音字母“JINQIULU”,还有指示东西方向的箭头。
桂林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忠清介绍,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村里参照城市标准,东西向路牌是蓝色,南北向为绿色,统一设置了新的地标和路牌。
路牌右上角,有一个二维码,手机轻扫,随即弹出地名文化、综合服务等模块信息,可以查询道路历史、周边民宿定位,还能一键导航到最近的景点、医院。
路牌设置好后,民政部门组织乡镇干部、地名文化爱好者等,通过举办培训班或直接操作等方式,帮助各村采集道路街巷名称并上图入网。
截至目前,溧阳市安装二维码智慧门牌、路牌1500余块,向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和互联网地图平台推送乡村地名数据信息逾万条。
37岁的邵建文是桂林村最“新潮”的掌柜,经营着一家西餐厅和一家咖啡店。“有了路名之后,我可以在地图上轻松标注店铺位置,这对网红打卡式餐厅来说很重要。”邵建文笑道。
让邵建文舒心的,还有快递服务的变化。店铺没上图前,快递无法送上门,他得骑电瓶车,到两三公里外的镇上取快递。
据介绍,现在,桂林村有50多家餐厅、20多家民宿,地名上图入网,让群众生活更便利,商户经营更轻松。
形式多样的“地名+”,赋能乡村经济发展
桂林村是我市发挥“乡村著名行动”,提振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生动缩影。
我市是江苏省较早实施“乡村著名行动”的地区之一,溧阳市、金坛区分别为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单位,并于2023年被评为省级先行区。溧阳市“深耕数字地名 赋能乡村振兴”的做法成功入选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
今年以来,各辖市、区民政部门联合文旅、商务等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名+”活动,赋能乡村经济发展。
“1号溧直播”公益直播平台累计开展“地名+助农”直播24场,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销售。溧阳市“地名+生态+文旅”,打造竹箦镇“红色水西”红色地名旅游品牌,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天目湖镇桂林村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扩大旅游城市的知名度。钟楼区“地名+赛事”,在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古镇邹区“八公里环形生态廊道”,开展2024“奔跑江苏”新孟河(邹区)10公里健康跑、“杏花春雨杯”长三角汽车摩托车场地越野联赛常州站比赛,努力推广“殷杏泰”片区特色农文体旅融合的生态运动休闲项目……
去年开始,我市以道路地名为重点,在全市组织开展乡村地名大摸底,梳理出乡村道路地名各类问题389条,其中有地无名258条、一地多名26条、消亡地名11条、重名同音30条、未批先用55条、批而未用9条。
针对以上问题,市民政局指导各地制订命名方案,已命名各类街路巷地名近400条;坚持命名、设标双同步,做到有路须有名,有名必有牌,共设置地名标志1440余块,特色村级地名标志10处。
打造地名文化展示阵地,让地名焕发新生
采集地名信息、挖掘地名故事、丰富地名文化。近年来,我市加强地名信息采集,地名指向更加精准可靠。
据市民政局提供的信息,我市鼓励和发动基层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乡村地名信息采集,采集上报乡村地名信息25172条。
近日,常州公布2025年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截至目前,我市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已达366个。
为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我市以市级专家分片挂钩指导的方式,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同步整理形成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35处地名文化遗产被纳入《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
同时,常州打造“线上+线下”的地名文化展示阵地,钟楼区结合文旅项目,建成“大庙弄•青年里”地名文化广场、荆川里地名文化墙等网红打卡点并对外开放,让地名文化可见可及可感;创新地名文化研究成果展示形式,编撰出版《诗词里的常州地名》,以“一本书一套视频一系列文创”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地名文化研究成果;联合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策划开展“寻踪古运河史话”“典籍里的龙城”等地名游学活动200余场,约21800人次参与,让典籍中的常州、党史中的常州、地名中的常州,在融通古今中活态呈现、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