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大江流日夜,改革曲未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先后赋予江苏“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等重大要求。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的目标。近一年来,各项改革举措在江苏深入实施,成效显著,激发强劲发展动能。8月4日起,《江苏新时空》将推出系列报道《改革勇争先》,聚焦全省各地深化改革的铿锵足迹和鲜活实践。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尹美又说:“苏州没有机场,货物运输却更方便了,怎么实现的呢?一起到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航空前置货站来看看。”
记者在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看到,一批苏州工业园区内企业生产的家用电器、金属阀门正在陆续进场,进行出货前的准备工作。这批货物总计14件,共计2770公斤,计划走空运分别发往韩国、美国。
苏州工业园区航港物流商务拓展部副总经理顾超说:“前置货站最核心的就是把上海机场的海关查验和民航的安检功能复制到了苏州本地。安检的所有设备和人员都是由上海机场派驻的,通过安检机以后,这个货物就等同于被上海机场收运,然后直达机坪。”
没有机场的苏州,空运一直是短板,在原有模式下,苏州企业的货物需要先送到上海代理仓库进行理货、制单、贴唛,再到上海机场货站进行海关查验、安检,现在这部分工作可以全部在位于苏州的前置货站内完成。园区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之一,苏州三星电子国际贸易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货物空运要经过货运代理等多重环节,不仅支付层层转运费,还得面临不可控的时效延误。如今,货物下线后有前置货站专车直接上门提货,省去了所有中间环节。她算了笔账:单票货物费用节省超30%,原本需要2-3天的通关流程压缩至1天内。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部长谭美芳说:“就是把机场搬到了家门口,对于企业来讲,国际空运享受到了国内快递这样快速便捷的服务。”
这个被企业称为“家门口机场”的货站,背后藏着一套打破行政壁垒的改革创新机制。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机场的安检人员被“前移”至货站负责安检工作,苏州、上海两地海关创新“安全智能锁”,海关与民航共建联网系统,在每辆运输车安装5个摄像头实时监控货物状态,通过GPS定位系统精准追踪轨迹,实现对货物运输全流程的双重监管。通过这些方式,货站实现了安全的闭环。
苏州工业园区航港物流总经理吴雪瑾说:“把民航的一次安检真正前置到苏州,实现了一个跨部门的系统和流程整合,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货站运行3个多月来,已发送货物143票,共计63吨,出口22个国家或地区,预计今年苏州将有超1500吨出口空运货物从这里出发,“飞”向世界。
南京海关所属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监管一科科长陈宇说:“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是我国首个跨直属海关前置货站,确实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个项目第一是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监管协同,涉及江苏和上海。第二是在垂管体系的跨部门协同,涉及民航管理体系和海关监管体系。第三是在监管技术上实现了跨代。我们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技术把数据打通,把整个管理实时信息全部获取。通过这样具体的项目,让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有了一个具体可视的场景。”
记者手记:服务前置 效率起飞
一项改革举措,改写了长三角外贸物流版图。将上海机场功能“平移”130公里,助力没有机场的苏州打通了货物出口前的“最后一段路”,铺就了直通世界的起飞跑道。这项改革举措从表面上看是通过航空安检、海关查验、服务规范“三个前置”,实现了出口商品“工厂门”到“机舱门”无缝衔接,从根本上说是增强了跨省市、跨关区、跨系统、多部门的协同与创新。这样的改革举措不仅赋能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助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更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