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跟着“苏超”去读城|南京VS盐城:江海共鸣 潮涌双城

长江奔涌,黄海浩荡。在江淮大地的襟怀间,金陵城与鹤鹿之乡如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隔江相望却又血脉相连。

南京,依江而立,于六朝兴替中铸就“十朝都会”的文化丰碑;盐城,枕海而生,在潮起潮落间淬炼出“东方湿地之都”的生态传奇。

当六朝烟雨浸润的台城柳色,邂逅盐垦文化滋养的滩涂鹤影,两座城市便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奏出一曲跨越时空的恢弘交响——既有盐铁漕运的雄浑和鸣,如金戈铁马踏破历史的烟尘;亦有诗词歌赋的婉转清音,似秦淮画舫轻漾月华的涟漪,它们以盐业为丝线,串起经济命脉的璀璨珠链;以运河为血脉,流淌着文明交融的汩汩清泉。

盐城与南京,气质迥异,却同根同脉,共绘江苏的精彩。绿茵场上的微风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盛事,8月17日,“苏超”第九轮的战火即将熊熊燃起,盐城队与南京队展开一场温馨而又激烈的客场对战,这不仅是一场力量与技巧的较量,更是两座城市之间情感交融的纽带,也是兄弟间以球会友、共叙情谊的珍贵时刻。

盐业纽带,铸就经济共舞传奇

时光回溯至古代,盐城的盐,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将这座沿海之城与繁华都城南京紧紧相连。

西汉武帝元狩四年,盐渎县应运而生。自此,盐城开启了它波澜壮阔的盐业传奇。广袤滩涂之上,盐灶密布似繁星洒落,熊熊灶火映照出“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的壮丽盛景。当汉武帝在黄海之滨设立盐渎县时,或许未曾想到这片盐碱地会与长江边的秣陵城结下千年缘分,双子城的命运羁绊就此展开。

六朝时期,南京(建康)作为东吴、东晋和南朝的都城,地处长江之畔。政治的中心、经济的繁荣,让这座城市对盐的需求与日俱增。

盐城,凭借着丰富的盐业资源,成为重要的经济补给地。那洁白如雪的海盐,不仅是盐城人民生活的依靠,更是南京等都城不可或缺的经济命脉。六朝建康城的繁华市井之间,盐商穿梭往来络绎不绝,生动演绎着一幕幕热闹非凡的商贸传奇。

盐城的盐包乘着运盐河的波涛,经淮安入长江,最终抵达石头城的码头,化作南京宫廷的璀璨灯火,秦淮河畔的市井烟火。这种经济共生在明清达到巅峰,两江总督驻节南京,盐城所属的淮安府盐课占全国三成,真正印证了“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而两淮盐独当天下之半”的盛况。

生活烟火,绽放情感交融之花

文化交融的烟火气里,藏着两座城市最动人的密码,是味蕾的碰撞、方言的共鸣、文化的共赏、情感的交融。

南京夫子庙的鸭油酥烧饼,外皮酥脆、内馅咸香,与盐城东台的鱼汤面在早餐桌上邂逅;金陵烤鸭的咸香与黄海小海鲜的鲜美在夜市里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盐城方言属江淮官话洪巢片,与南京话同属一大片区,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略带泰如片影响的语调,质朴憨厚;南京话爽朗直白,尽显豪爽大气。漫步南京老城南巷陌,或许会听到“乖乖隆地咚”这句带着盐城口音的感叹词,它早已融入南京方言,成为两地文化交融的生动例证,也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

文化基因在两座城市的流动中焕发新生。淮剧,这朵绽放在盐城滩涂的艺术奇葩,带着大海的磅礴与滩涂的质朴,一路且歌且吟,踏入南京的繁华街巷。南京白局的曲调与盐城淮剧的唱腔跨越时空和鸣。盐城方言为淮剧注入古朴韵律,高亢激昂的唱腔似黄海惊涛,演绎着盐城渔民的英勇无畏与对生活的热爱;婉转细腻的低吟如芦苇荡微风,诉说着人们的深情厚谊与离愁别绪。

双城记里的每次唱和,都似江淮官话中那句“乖乖隆地咚”的惊叹——既饱含着对沧海桑田的深沉感慨,更蕴藏着跨越千年的温情守望。

宁盐轨通连江海,产业兴荣映古今

回望明清,漕运盐船穿梭南北,将盐城的雪盐与南京的锦绣织就经济长卷;如今高铁飞驰,以现代速度重绘“宁盐一日还”的时代新篇。历史盐船化作现代集装箱,宁盐高铁钢轨在黄海之滨延伸,两座城市对话开启新章。

宁盐高铁1.5小时经济圈将让两座城市真正“同城化”。交通脉络如琴弦般交织,奏响长三角北翼与南翼的协奏曲。2022年宁盐联络线开通后,高铁如银色箭矢穿梭于两城之间,最快约两小时即可跨越270公里,动车组列车编织出密集的交通网,让盐城黄海湿地的鹤鸣与南京秦淮河的桨声在两小时内共振,正在推进的宁盐高速与宁淮城际铁路,更将构建起“双高铁+双高速”的立体通道。

盐城,广袤滩涂海域似绿色画卷,以“风光无限”书写新时代“盐”值担当。晨曦中,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基地昂然挺立,巨大风车叶片诉说绿色梦想;长三角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光环下,光伏板闪耀科技光芒,新能源车零部件产业蓬勃生长,黄海的胸襟里激荡着绿色的澎湃动能,奏响生态与经济共舞乐章。

南京,千年文化古都沉淀深厚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创新古都”硬核实力。紫金山实验室引领未来网络通信赛道;东郊麒麟汇聚160余家“中科系”企业绽放光芒;老山脚下全球首个原子制造大装置启动建设,书写科技强国篇章。

盐城与南京缘分深厚,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扎根盐城十余年,搭建智慧桥梁;东南大学等高校为盐城注入创新活力。从产学研紧密携手奏响科技合作旋律,到海洋生态共同守护绽放绿色光彩,再到经济开发深度合作并肩前行,南京,这位盐城心中敬重的“老大哥”,以其无私的支持与深厚的情谊,成为盐城前行路上最宝贵的“硬核”力量,让盐城人在发展的道路上倍感温暖、充满信心。

从盐渎到金陵,从煮海到创新,盐城与南京的对话从未停歇。

这里有盐的咸涩与诗的芬芳,有滩涂的苍茫与都市的璀璨。当人们在南京明城墙抚摸明代城砖,或许能触摸到盐城工匠的指纹;当盐城滩涂的潮水漫过脚踝,或许正倒映着南京紫峰大厦的灯光;当宁盐高铁的钢轨最终焊接成功,当黄海湿地的候鸟再次掠过紫金山的飞檐,两座城市将完成一场跨越两千年的拥抱——不是同质化的融合,而是如江淮官话般,在差异中寻找共鸣,在互补中创造新生。

这,或许就是“散装江苏”最动人的模样:既保留各自的棱角,又奏响共同的乐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华钰

图片来源:盐城发布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