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有些记忆恒久铭刻于民族的灵魂深处,有些精神必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14年烽火岁月,5098个日夜坚守,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它不仅是以往克敌制胜的法宝,更是激励新时代奋进的力量源泉。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展览中的一件件革命文物,以其沉默而坚定的存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揭示着不屈抗战精神的深层动力。
理论之光指引民族前行方向,是抗战精神的思想基石。展柜中《论持久战》的多版本文献,无声地见证着科学理论在危难时刻的巨大力量。毛泽东同志以非凡的洞察力,驳斥错误论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与路径。这部著作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甚至引起了日方的秘密关注,其英、日文版本的出现更深层次地印证了其战略价值的普遍性。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精神力量源于对规律的把握、对真理的坚持,是在迷雾中依然能看清方向的理性之光。
英雄之志铸就民族不屈脊梁,是抗战精神的人格化身。 杨靖宇的狮钮印章,沈忠明的烈士证明书,李云鹏的泛黄家书,这些物件背后,是一个个具体而崇高的生命。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战斗至最后一刻的气节,沈忠明在卢沟桥畔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的勇毅,李云鹏“凯然而归”的信念与最终牺牲的壮烈,共同构成了抗战精神的英雄谱系。他们证明,伟大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个体以生命践行的价值选择,是平凡之人因信念而成就的不凡伟业。
国际之义超越地域与民族,是抗战精神的人类情怀。白求恩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和木箱,静静地诉说着跨越山海的情谊。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带来的不仅是精湛医术,更是无私的人道主义关怀。他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事迹表明,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一切追求正义与和平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这种超越民族界限的奉献,展现了抗战精神所具有的广阔人类视野。
历史之鉴照亮未来道路,是抗战精神的当代启示。独立自由勋章以其庄严造型,铭刻着国家对抗战功勋的永久铭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遗物,传递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这些文物共同指向一个深刻道理: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未来的负责。当今开展抗战纪念活动,不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定开创未来的决心。
革命文物是历史的沉淀,更是精神的载体。它们所体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已然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唯有铭记历史的沉重,方能珍惜和平的珍贵;唯有传承先烈的精神,方能开创光明的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从这些珍贵文物中汲取不息的精神动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董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