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徐州的长者食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丰富的菜品、亲民的价格和用心的服务,赢得了老年人的广泛赞誉。
适老细节,托起稳稳的幸福
9月3日中午11点多,位于云龙区中锐星尚广场内街的一家食堂,顾客进进出出,烟火气十足。这是今年8月正式运营的大龙湖街道新元社区长者食堂,能同时容纳108人就餐,开张不久便成为周边10个小区2.3万名居民的“心头好”。目前,新元社区900余名70岁以上的老人中,登记就餐的已有240余人。
长者食堂门口张贴着补贴政策:70岁以上徐州市户籍老人可享每日2元餐补,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老年人可享受每人每天3元餐补,环卫工人、外卖小哥、退役军人、残疾人用餐给予八五折优惠……“长者食堂不是单纯吃饭的地方,它是街道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关键节点。”大龙湖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刘伟说。
今年以来,云龙区新建成长者食堂6个,累计建成13个,并以长者食堂为核心,提供预订上门配送服务,形成“长者食堂+社区助餐点+移动助餐车”的15分钟助餐服务圈。截至目前,已录入助餐系统并开展助餐服务的老人共1800余人,日均就餐老人770余人。
近日,鼓楼区丰财街道下淀社区长者食堂正式开门迎客。为满足老年群体的不同口味与健康需求,食堂每天供应20余种菜品。在相关补贴基础上,今年鼓楼区民政局和区慈善总会联合实施“老年助餐”项目,给予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天1元助餐补贴,让长者食堂更实惠更暖心。
位于鼓楼区铜沛街道的长者食堂选址在彭商老牌楼农贸市场1号门二楼,食堂厨师可以从楼下采购最新鲜的食材到楼上做饭,老人们也可以买完菜直接上楼吃饭,吃完饭再慢悠悠回家,真正做到了让老人省心、让子女放心。目前,鼓楼区共有长者食堂10个,并以长者食堂为核心,辐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均就餐老人800余人。
今年4月,沛县汉兴街道汉康社区一间飘着饭菜香的食堂成为居民热议的“暖心驿站”。这家以“非营利性、公益性、便民性”为运营宗旨的社区食堂,不仅为居民提供实惠可口的餐食,更通过贴心服务传递民生温度,成为社区里最聚人气的地方。
社区食堂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精心设计了老年营养餐,并推出“小份菜”“半份菜”,倡树节约之风。据社区党支部书记侯娇介绍,食堂日均接待堂食200人次,并对特殊群体给予8.8折优惠。此外,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还能享受免费送餐上门服务,让温暖从“舌尖”直达“心间”。
汉康社区长者食堂还开通线上预约订餐功能。食堂根据订单动态调整菜单,实现“按需备餐、精准供餐”,既减少浪费,又确保菜品新鲜。目前,食堂日均配送量稳定在300单以上,成为社区便民服务的新亮点。
延伸服务,让饭后生活多姿多彩
自今年5月12日正式开业以来,位于泉山区奎山街道奎西社区山水丽庭小区11号楼的长者食堂,已成为周边许多老年居民每日必到的“幸福驿站”。
老人们在体验长者食堂提供的义诊服务
这处三层建筑总面积达1291平方米,半地下一层打造为标准化生产制作区域,一楼则化身为整洁温馨的就餐区,一墙之隔便是高效运行的奎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全科、内科、中医、康复、保健、化验、影像、输液等完备科室。这种“医食结合”的创新模式为老人极大提升了便利性,一次出行,满足就医、就餐双重需求,同时也为就餐老人的健康增添了一道无形的守护屏障。
云龙区民健社区长者食堂组织“老幼同乐日”活动
“食堂里的饭菜非常可口,里面还有休息区、娱乐区,真好!”说起云龙区黄山街道民健社区的长者食堂,附近的老年人很开心。这个通过盘活辖区幼儿园闲置用房开设的“幸福食堂”,不仅提供菜品丰富的营养餐,还为行动不便老人开通送餐上门服务,更设置健康角定期开展义诊,为老幼群体提供独立性、共享性、体验性的互动交往空间,让闲置教室变身“多功能课堂”,成了社区幸福驿站。
在徐州经开区金山桥街道石桥社区的长者食堂内,刚吃完午饭的老人们,约了好友一起去楼上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准备活动活动身体。“长者食堂正朝着‘多元共融’的方向发展,不仅要让老人吃得舒心,还要玩得开心。”徐州经开区金山桥街道石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迎迎说。
记者走进二楼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看到,棋牌室、唱歌房、观影室、书法室等活动室内,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融入多种功能,探索老年友好服务模式。
不止石桥社区,在大庙街道后坝村“幸福食光”中心厨房、金龙湖街道大湖社区“乐龄餐厅”、徐庄镇吴楼村“幸福食堂”,均配备图书室、书画室、影音播放室等功能室,在满足用餐需求的基础上,培养老年人的业余爱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从“一餐热饭”到“一种生活方式”,徐州的探索还在继续。只有妥善处理好各项资源协调,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长者食堂才能真正成为家门口的“幸福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