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提灯定损”、甲醛房、虚假房源等租房乱象有了针对性的治理规范。
9月15日,《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条例》重点围绕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租赁双方权益和强化监管等内容作出规定,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租房,是无数城市奋斗者不得不面对的“社会考题”。数据显示,我国城镇租房人口超过2亿,部分一线城市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已达40%以上。然而,与庞大需求极不相称的是,长期以来租房市场犹如缺乏规则的“丛林地带”。
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在租房上踩的坑:虚假房源信息泛滥,租金说涨就涨,押金退还难,合同暗藏霸王条款……部分房东或中介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以各种借口侵害租客权益,让租房之路布满“荆棘”。尤其是对于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维权之路道阻且长,让不少人感到有心无力,只能无奈地吐槽一句,“步入社会的第一顿‘毒打’是租房带来的!”
凡此种种,折射出行业的粗放发展与管理机制的相对落后。从制度上规范市场秩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显得尤为迫切。
《条例》的实施无疑是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细看新规内容,一大亮点是将交易各方细分为个人出租人、住房租赁企业、住房租赁经纪机构、网络平台经营者四类,实施差异化监管。并在居住环境、租赁关系、资金安全、纠纷解决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可以说,每一条都精准切中住房租赁市场中的突出问题和“痛点”。
对于广大租客来说,让人忧心却难以察觉的“串串房”“甲醛房”如今有了明文规定。《条例》要求,用于出租的住房,应当符合建筑、消防、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的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再比如,过去房东为了多收租,将房屋隔出多个空间,或将厨房、卫生间、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空间用于出租,新规中对此都作了明确禁止,从源头上遏制了违规房源流入市场。在合同规范方面,《条例》要求租赁合同必须明确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除约定情形外房东不得无理由扣减,堵住了“押金说扣就扣”的行业漏洞。
对于新规,不少网友纷纷点赞,认为这是租房市场的一场“及时雨”,为租客们撑起了权益的保护伞。有网友留言道:“以前租房总是提心吊胆,生怕遇到各种陷阱,现在有了《条例》的保障,心里踏实多了。”“一个人在陌生城市有了归属感!”还有网友表示,新规的实施让租房市场更加透明,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具有积极意义。“那些年被房东‘黑’掉的押金,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扣费理由,那些让人憋屈到想哭的租房纠纷……终于有法可依了!”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以法治力量根治乱象,将为更多人“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保驾护航。当合同怎么签、押金怎么退、维修谁负责都有章可循,整个住房租赁市场才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多方的共赢。
此心安处是吾乡,租房看似事小,却事关不少怀揣梦想远离家乡、渴望在城市扎根的异乡人的切身感受。租房新规的落地实施,不仅为租房市场划定了清晰的规则边界,更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每一个在城市中奋斗的个体,都值得被尊重与呵护。
(孙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