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青春华章|漫评:河海奔腾处,青春接力行




  青春接力,河海奔腾。今年恰逢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连日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团的镜头聚焦金陵清凉山麓,河海大学百十年校史中青春接力守护江河安澜的交响愈发清晰。

  110年,不仅是时间的绵延,更是精神的传承,一代代河海人将“天下有溺犹己溺”的赤子之心,化作奔赴山河的坚定脚步。青春接力行,首先体现在精神赓续与价值引领上。从三尺讲台到广袤山河,理想的火种总在无声处点燃。当研支团老师一句“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哪里就有河海大学的贡献”在学子心中埋下向往的种子;当年轻的老师们在作业本上留下温暖鼓励,成为学生备考路上最坚实的支撑——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精神的“反哺”。每一代人的奋斗,都是后辈眼中最亮的星;而每一颗被点亮的年轻的心,终将汇入照耀未来的星河。

  接力的内涵,更在于以创新之楫破浪前行的智慧与勇毅。从汪胡桢在佛子岭水库大胆采用“连拱坝”坝型,打破技术空白,到卢永昌团队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创新采用“插入式钢圆筒方案”,在外海筑起人工岛奇迹;从轨道卫星监测水利大数据,织密防汛预警的天罗地网,到新安江模型成为国际洪水治理的核心参考,河海青年始终站在科技前沿。“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河海人将“因势利导”的古老智慧,升华为“数字治水、绿色发展”的时代方略,让创新之光贯通天地、深抵江河,驱动着水利事业迈向智能化、生态化的新航道。

  河海奔腾处,就是青春接力前行的地方,而落脚点则是将青春誓言践行于山河安澜的宏大叙事中。接力的意义,在于把个人的理想抱负,熔铸进国计民生的坚实基业。郑守仁院士从葛洲坝到三峡工程,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工地,日历上没有节假日,诠释了“工地院士”的担当;钮新强团队攻克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这一“工程癌症”,确保一泓清水北上,惠泽亿万百姓;严恺院士率领近两万人,用八年时间踏遍沿海所有市县,完成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为海洋强国奠定基石。河海人用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经纬纵横间,把奋斗刻进大国工程的年轮里。

  江河奔涌,见证百十载初心不改;青春接力,谱写新时代壮丽华章。当无数个体的奋斗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浩荡江河,我们便听见了时代最澎湃的潮音。(吴熙/文 艺点画室/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