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青春华章 | “青春之光”照亮城市发展,有为青年与常州“双向奔赴”

青年,是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一座城市集聚的有为青年越多,青年居住和奋斗的环境越好,这座城市的竞争力、创新力就越强。

自入选省级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常州坚持青年优先发展原则,全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如今,聚集在常州的有为青年们,正积极展现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常州“双向奔赴”,在各行各业为常州增光添彩。

用技术,为生活带去温暖

在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的创业孵化基地,一个名为“zaemon三维”的学生工作室正悄然改变着人们对动漫文化的认知。工作室创始人、智能制造学院2021级学生喻梓涵将少年时期对动漫的热爱,转化为可穿戴模型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实现了个人创业梦想,更让科技与人文关怀在一次次创新中交融。

童年的喻梓涵是《龙珠》的忠实观众。每个周末早晨,他总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孙悟空在一次次战斗中突破极限。一次,主角变身超级赛亚人的场景让他激动不已,他拆开麦片纸箱,用锡箔纸和胶带做出了第一个“龟派气功波发射器”。十四岁时,他被《进击的巨人》中立体机动装置的设定深深吸引,开始尝试用废旧零件仿制器械。

2021年,喻梓涵进入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学习三维设计与3D打印技术。系统的专业学习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喻梓涵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技术如何能让虚构的梦想照进现实。

2022年,一位因事故失去右眼的粉丝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喻梓涵,希望定制一款可变形机械眼罩。这让他萌发了新的思考:技术不应只服务于娱乐,更应承载人文价值。他接下了这份特殊的订单,运用微型伺服马达和智能芯片,设计出可通过微电流控制开合的机械眼罩。当用户第一次戴上设备,眼罩如花瓣般优雅展开时,对方眼中闪烁的泪光让他更加坚定:“科技能够修复的不仅是外观,更是对生活的信心。”

此后,他与团队开始探索可穿戴设备与医疗康复的深度融合。一位渐冻症女孩是《EVA》动漫的忠实粉丝,团队为她定制了语音交互外骨骼。当女孩用仅能活动的食指触发设备按钮,合成语音响起“不能逃避”的经典台词时,赋予了女孩不屈抗争的新形式。还有一位白血病患儿喜爱《鬼灭之刃》,团队为此设计了一款呼吸训练仪,LED灯会随呼吸节奏明灭,将枯燥的康复训练转化为充满仪式感的互动体验。

“技术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有温度的桥梁。”喻梓涵表示,未来工作室将致力于开发更多辅助康复、增强沟通的可穿戴设备。

依托学校对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支持和帮助,喻梓涵组建起一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团队,并将工作室命名为“zaemon三维”。他们不仅承接动漫周边定制,更专注于智能可穿戴模型的前沿技术研发。“目前,团队设计的肌电感应战斗服原型正在实验中,它通过传感器捕捉穿戴者的情绪变化,并以动态光影效果反馈情绪状态。”喻梓涵透露,他还有更宏伟的蓝图——与脑机接口团队合作推进“NERvGear复健计划”,旨在帮助行动障碍者通过神经信号控制虚拟角色的动作。

“很多人认为动漫是‘小儿科’,但我们想证明,它可以是技术创新的灵感来源,更是文化表达与情感连接的载体。”喻梓涵说。

用色彩,描画青春活力

近日,在“常超”联赛高新赛区主场地——常州市足球训练基地,一幅以“竞跃常州 足梦新城”为主题的涂鸦作品,引得球迷们争相打卡。画面中,可爱的吉祥物“龙生生”“龙欣欣”在茵茵草地上畅快对踢,月季簇拥环绕,高铁呼啸穿行,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一幅动感而充满生机的城市风景。这幅作品,出自常州本土涂鸦达人“涂鸦铠”之手,在“双节”期间顺利完成。

“涂鸦铠”本名杨建宇,是一名“90后”,毕业于常州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他与涂鸦的缘分,始于大学时代的一次北京之行。大一时,他偶然走进798艺术区,看到街头艺术家们在墙面上肆意挥洒色彩,线条与色块碰撞出的自由张力让他为之震撼:“我本身是学画画的,那种不拘一格的风格一下子戳中了我。”从那时起,涂鸦成了他的爱好。

2015年,在杨建宇的牵头下,常州工学院涂鸦团队CHS CREW正式成立。一群崇尚自由、擅长墙绘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把这种街头艺术融入校园——在墙面画下活力满满的图案,在操场旁的围栏上勾勒青春主题,让校园空间渐渐染上了艺术的温度。

毕业后,杨建宇从未停止创作的脚步。向相关部门报备并征得同意后,辽河路隧道下的桥洞成了他最近常去的“秘密基地”。三个桥洞被他赋予了不同主题:第一个是动漫主题,喜羊羊等动漫角色跃然墙面,让人仿佛置身卡通世界;第二个聚焦华语音乐,前不久陶喆演唱会在常州举办,他便将歌手的经典形象搬上了墙;还有一个是电影主题。随着作品不断出圈,今年杨建宇还注册了抖音账号,记录、分享创作过程,不断尝试将潮流元素与个人风格结合。

这次受邀到常州市足球训练基地进行创作,画面里也藏着他的巧思。“创作的时候,为了和画面里的高铁元素呼应,我特意在左侧添上了常州市花月季,让画面更丰富,并具有本土特色。”杨建宇说。

对他而言,涂鸦早已不只是爱好,更是放松解压的方式。握着喷漆罐,看着空白墙面渐渐被色彩填满,所有的疲惫仿佛都消散了。在他手中,一罐罐喷漆不再只是简单的颜料。正如他所说:“我们涂出的不只是作品,还有属于我们的青春。”

用担当,守护生命希望

近日,常州市中心血站输血研究室青年骨干马思飞,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科研思维与突出的发展潜力,成功入选常州市2025年度“龙城医星”卫生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培养对象名单。

从硕士研究生毕业加入常州市中心血站输血研究室起,马思飞便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初心刻进工作日常。她长期专注于临床输血相关检测与输血研究领域,与科室团队并肩扛起常州地区医疗机构的核心检测重任,二十余个关键项目,每一项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应对临床紧急需求,她坚持手机 24 小时开机,时刻处于“待命状态”。无论深夜还是节假日,只要接到医疗机构的紧急检测请求,她总能第一时间响应,以精准、高效的检测结果为全市医疗机构提供坚实的用血支持,用专业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希望。

在做好日常检测工作的同时,马思飞从未停下探索科研前沿的脚步。她始终聚焦输血医学领域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以勤勤恳恳的态度潜心钻研,在血型免疫、输血安全等方向不断突破,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尽显青年科技人才的潜力与素养。

截至目前,她已主持常州市科技局基础研究项目1项、江苏省输血协会英科新创项目1项,深度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学术成果方面,近五年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SCI论文3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曾在2022年度常州市医学会输血年会分享优秀论文,并多次受邀担任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课讲师,将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传递给更多同行。

多年来,马思飞始终秉持“为献血者和患者服务”的宗旨,以勤勉敬业打磨专业,以精益求精守护安全,以开拓创新驱动发展,以乐于奉献传递温暖,在平凡的输血医学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青年担当。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