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夏开赛到深秋收官,176个日日夜夜,85场比赛。“苏超”点燃了无数人对足球的热爱,引发了亿万级球迷的参与,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苏超”更加紧密地链接人与人、人与城、城与城,以强大的“吸睛效应”和“吸金能力”,展现人文经济学的实践伟力。始于足球、兴于文化、惠及发展,江苏以“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将一粒小小的足球“踢”出了一片大大的天地。《江苏新时空》推出“苏超”特别报道《顶流》,带您穿透赛场的呐喊与欢呼,探寻“苏超”从本土赛事成长为全民热潮的密码,盘点燃情热血的“苏超”成功之路。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毕然说:“这里是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总决赛的现场。随着终场哨声的吹响,今年,这座‘苏超’联赛冠军奖杯最终被泰州队夺得。这座奖杯,每一道锋芒都映照着江苏十三座城市的星光。它不仅承载着运动员们挥洒的汗水,更镌刻着江苏人民对足球的热爱。”

11月1日晚,南京奥体中心的欢呼声穿透夜空,呼声与泪水交织成这个深秋最炽热的画面。这场横跨7个月的绿茵盛宴圆满落下帷幕。

“苏超”泰州队球员范厚泰说:“对待每一个球全力以赴。你认真对待它,它一定会回馈于你正向的东西。”
“苏超”最佳球员的肺腑之言,恰恰是“苏超”何以成为“苏超”的最佳注脚。516名参赛选手中,65%的参赛者是教师、学生、快递员等草根群体,年龄跨度从16岁到40岁。“苏超”不是“明星赛”,而是让人人成为主角的舞台。

“苏超”连云港队门将吴雨宝说:“我是一名守门员,也是一名消防员。”

“苏超”镇江队队员许俊杰说:“修空调是为了生活,但是足球是为了热爱。”

“苏超”扬州队队员胡志峰说:“从各行各业汇聚过来,我们既然穿上了战袍,就要承担起责任。”

“苏超”不是职业赛,而是对人民群众体育热情的有力呼应。赛事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协同”的创新模式,实现体育资源普惠共享,切实将全民健身理念落于实处——从首轮场均7745名观众到第五轮场均人数突破3万人,再到后来场场爆满,“苏超”打开群众足球的新方式正合人心。

江西球迷说:“有竞争,也有团结,有拼搏精神!”

泰州姜堰球迷说:“他们让我们看到了草根足球的魅力!”

江苏自媒体博主薛灿宏说:“因为踢球的是普通人,普通人和普通人容易产生共鸣,能够共情。”

当下,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仅仅来自物质满足,更在于精神文化需求的升级。“苏超”以城市荣誉为核心塑造文化认同,以情绪共鸣构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新范式,让一场球“踢”进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心坎。从“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官方玩梗,到“楚汉之争”“盐水鸭vs水蜜桃”的民间造梗,“斗梗”之余,城市之间的对歌、家书,赢球时的温情告白、输球后的幽默自嘲,无不用轻快的“网感”表达传递出积极、开放、正能量的精神,引发情感共鸣。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文化泼水节”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属于自己的快乐。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祁智说:“‘苏超’梗文化消除了赛场上的矛盾和冲突,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体育竞技相结合,强化了江苏不同城市文化的辨识度和特色性,也彰显了不同城市的协同性。”

全民参与的“苏超”,票价更亲民。它带来的幸福感,可以用爆棚来形容。

记者:“5元,我终于看到了,这是不是苏超最低门票?”
球迷:“镇江的客场票是1角。”
记者:“主队是5元 客队是1角。”

以南京文旅发布的“跟着赛事游南京”优惠活动为例,有球迷测算,在“极限操作”下,如果凭“苏超”比赛票根把南京优惠景区都玩到,一张球赛票根总计可以享受1500元优惠。

餐饮店工作人员:“我们这边凭苏超门票票根可以享受自助餐5折优惠。”

住宿酒店工作人员:“苏超球迷凭借票根享受免费升房。”

“苏超”花式宠粉,绝招频出。源于比赛的各种玩法,让人目不暇接。有道是,场上友谊第十四,场下宠粉No.1!

而这亲民的票价带给球迷的赛事感受却堪称“国际级”。“苏超”四分之一决赛徐州对阵泰州的比赛中,国际级裁判马宁二度登场作为当值主裁判;“苏超”第5轮和第13轮,苏州主场比赛均被安排在了昆山奥体中心,这是江苏省内唯一一座符合国际足联A级标准的专业足球场;而在“苏超”进入淘汰赛阶段后,赛会组织方更是引入了视频助力裁判系统,为比赛公正公平增加了更专业的保障。

当《我和我的祖国》响彻整个球场时;当巨幅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出现在赛场上时;当常规赛最后两轮,六座城市同时开赛前,近20万人同唱国歌时,“苏超”的含金量已经超越了足球比赛本身,它所凝聚的爱国热情让我们看到了“苏超”的另一种美。
这就是“苏超”,你怎能不爱的“苏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