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畔,宾朋满座。连续五年在无锡举办的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已成为促进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智能传播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今年的国际智能传播论坛上,专家学者、媒体、企业家和海内外青年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索城市形象国际传播、AI数字人、AI电影等前沿议题,共探技术革新路径、共商国际传播良方,为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贡献智慧力量,携手共赴智能传播赋能全球发展的新征程。

AI“闯入”片场,电影产业迎来“智变时刻”
11月8日,作为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分论坛的“光影未来·智创视界”电影(无锡)论坛在无锡举行。论坛聚焦“重塑未来光影艺术:AIGC在电影行业的应用”,汇聚国内外影视行业领军人物、AI技术专家、学术及产业界代表,共同探讨AIGC技术与影视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机遇。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对话中,无锡拥有十足发展底气。从影视片场到产业高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已建成国内首个“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和中国最大的“LED巨幕拍摄屏”。15座专业影棚能够满足从水下特效到超大场景的各类拍摄需求,吸引了墨境天合、倍视文化等一批龙头企业扎根落户。目前园区已集聚影视及衍生产业企业超800家,累计参与《流浪地球2》《哪吒2》等千余部影视作品制作,成为汇聚长三角数字影视产业能量的“强磁场”。
“与初次来访相比,此次我对无锡在人工智能产业,尤其是AI与影视融合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有了更深入的感受。”欧洲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马可·兰迪表示,中国的AI新兴力量,正以其惊人的创造力与执行力,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生力军。“我们非常希望‘WAIFF世界人工智能电影节’中国站能快速完成落地,搭建一个汇聚中外智慧的平台。”
论坛现场,一系列AI影视工作流模型轮番亮相。“在追求极致效率的同时,我们也在关注如何让AI真正成为创作者的得力助手。”数字王国视效总监符云飞介绍,他此次带来了人工智能驱动的影像创作解决方案“汉堡”和一站式影像创作平台“AI DOMAIN”,两者可协助创作者攻克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时面临的难点。中天新辰、蓝彩科技、壹贰叁云图科技、趣丸千音等企业先后发布“辰星”“影谱”“123幻音”等人工智能影视创作工具,覆盖视觉生成、语音合成、字幕制作、文艺创作等多个方向,展现AI技术在影视制作全流程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多项合作在锡落地生根。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与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签署“江南电影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合作意向书,将协力推动虚拟拍摄、数字制作、智能后期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无锡数字电影产业有限公司与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科技拍摄影棚提升改造项目”签署合作协议;北京市一二三视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打造“电影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AI‘闯入’片场,电影产业迎来‘智变时刻’。”主题演讲环节,专家学者围绕AI重构影视行业新生态、AI影视技术发展趋势等发表精彩观点。论坛尾声还设置了首届“WAIFF世界人工智能电影节”优秀电影赏析活动,让与会者沉浸式感受AI为影视创作带来的无限潜能。

AI技术赋能,为城市形象传播插上“数智翅膀”
11月8日,作为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的分论坛,“AI赋能·智联世界”城市形象国际传播(无锡)论坛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举办,专家学者和宣传文化领域人才聚焦“AI赋能城市传播”展开热烈探讨,助力“无锡故事”“中国故事”在全球舞台上传播得更广更远。
如何用好AI技术持续赋能国际传播?“今天的无锡,正是‘AI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样本。”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玲对无锡印象颇深。她说,无锡不仅在智能产业领域深耕细作,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更将AI与城市形象传播深度融合——无论是用数字化手段传播太湖文化、活化非遗技艺,还是通过智能平台搭建国际交流桥梁,无锡都在用“智慧”书写城市发展的新答卷,也为全国城市国际传播提供了宝贵的“无锡经验”。
这份深耕人文、锐意创新的无锡探索仍孜孜不倦。现场,“文脉·无锡”系列城市文化名片微纪录片第二季新鲜发布,生动呈现吴地江南文明,诗意讲述无锡故事。无锡2025—2026年国际传播重点项目规划发布,无锡国际传播联盟、IPWUXI城市形象传播平台、“记录无锡”城市纪录片拍摄工程、“无锡音乐之都”中国民乐推广计划4个重点项目将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助力全球视野下的“太湖明珠”绽放新光彩。全新改版升级上线的“魅力无锡”英文网,将成为无锡展示对外形象的新窗口,持续提升城市的国际活跃度与影响力。中国日报网和“魅力无锡”海媒账号共同发起“我的机器人伙伴”海媒话题联动活动,今后将以此为契机,架起文明互鉴“连心桥”,传播“中国智造”好声音。
谈起无锡的传播优势,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直言“亮点十足”,新晋“世界音乐之都”的称号,让无锡的文化名片多了一抹灵动色彩,二胡产业的深厚积淀为城市传播注入了独特韵味,拿到“世界音乐之都”称号只是第一步,要破解“小众认知”难题,接下来需朝着“让人赞赏、惹人喜爱、令人敬仰”的方向升级。她也透过专业视角提出,无锡的国际传播仍有不小的潜力空间。对于未来的传播升级方向,她给出了关键思路:跳出同质化竞争,找准专属“城市人设”。
智能传播技术为城市形象的传播和推广插上“数智翅膀”,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全新课题。主题演讲环节,全球微笑城市专家委资深委员秦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一带一路”新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许红海等嘉宾,围绕“AI驱动内容创新与国际传播”主题分享真知灼见。圆桌论坛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赵瑜等专家学者作交流讨论。

“数字人”浪潮奔涌,激活产业创新“新蓝海”
奔涌的“数字人”浪潮,邂逅太湖明珠,激荡起产业创新滚滚春潮。11月7日,作为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分论坛的“数智全链·锡望未来”AI数字人论坛在锡举行。专家学者围绕“构建数字人产业创新生态”主题共话发展、碰撞智慧火花,多项重磅项目签约落地,为构建区域数字人产业创新生态按下“加速键”。
一组亮眼数据彰显数字人产业的发展潜力:2024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达41.2亿元,同比增长85.3%,到2029年有望突破250亿元。
如何让AI数字人产业持续为数字经济加码赋能?央视网率先作出示范。从打造国内主流媒体首个一体化超写实3D数字人服务平台和数字主播“小C”,到数字人工厂落地无锡、顺势推出数字人“欢曦”,央视网以技术赋形、文化赋魂、生态赋能,将AI数字人从单一的技术应用,锻造成覆盖技术研发、内容生成、产业应用的全生态链条。
活动现场,央视网科普频道上线,旨在整合总台及全网优质资源,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科普内容。“元视智能—空间网络IA视觉处理平台(MetaV)”重磅发布,凭借单核每秒处理15万帧、60秒内完成1万小时视频镜头分割、52种语言精准互译的“硬核实力”,为海量视频数据的资源化和资产化开辟新路径。
数字人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共创。“我们将聚焦‘生态+’,推动构建开放共赢的AI数字人产业共同体。”央视网总经理王冰松说。现场,央视国际网络无锡有限公司与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签署框架协议,央地“携手”推动本土媒体数智化升级,放大无锡城市与产业声量。央视国际网络无锡有限公司与无锡惠山招商集团达成合作,以数字技术激活区域产业数智基因。“长三角AI数字人产业联盟”同步成立,联盟将整合长三角产业资源,推动技术、人才、项目跨区域流动,促进产业“抱团发展”。
论坛上,产教融合迈出坚实步伐。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网易有道、无锡开放大学与上海汇火文化、央视国际网络无锡有限公司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三组校企单位分别签约,“长三角AIGC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AI语言服务实习实训基地”和“数字人应用(无锡)联合实验室”同步揭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长三角推进行动”启动,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王怡荻、姚程玉、杨子毅、张庭赫、韩依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