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淮安@你: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管控细则,征求意见啦!




近日,《大运河淮安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送审稿)》(以下简称为"《细则》送审稿")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此前,在《细则》送审稿的制定过程中,先后共进行了 6 轮意见征求工作。那么,此次公布的《细则》送审稿,有哪些亮点?

敲重点

"三区"分类管控

实行正(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细则》送审稿结合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和淮安市委市政府打造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规划安排,强化了大运河淮安段保护传承利用的工作要求,形成了具有淮安特点的实施细则。

例如,突出淮安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重要职责,强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保护;突出淮安乡村聚落兼具南北特色的现状,提出差异化保护的要求;突出淮安融南汇北、刚柔相济的淮扬文化特征和水工、漕运、盐业为主的运河文化特征,加强运河分段空间形态与风貌引导等。

在大运河淮安段核心监控区内从事各类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利用活动,都应当遵守《细则》送审稿。那么,大运河淮安段核心监控区的具体范围包括哪些?

大运河淮安段核心监控区包括京杭大运河淮安段、张福河两侧河道岸线临水边界线外各 2 千米及洪泽湖大堤东岸临水边界线外 2 千米范围内的区域,涉及清江浦区、淮安区、淮阴区、洪泽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文旅区。



大运河淮安段核心监控区范围示意图

这些区域遵循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文化引领、永续传承,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则,按照滨河生态空间、建成区(城市、建制镇)和核心监控区其他区域("三区")予以分类管控。

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市级规划应当明确大运河淮安段核心监控区"三区"的具体范围。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应当明确生态用途区域、农业用途区域、村庄建设区域、城镇开发边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的具体范围,划定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地下文物埋藏区等历史文化保护线。

据悉,核心监控区内,将实行国土空间准入正(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控制开发规模和强度,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三区"叠加用途管制区域示意图

展特色

水工、漕运、盐业 ……

融南汇北、刚柔相济,这是淮扬文化特征。《细则》送审稿强调,要加强全域空间形态、城乡风貌的引导和管控,逐步改造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构)筑物。控制城市景观视线走廊,整体保护大运河沿线空间形态,体现淮扬文化特征,突出水工、漕运、盐业为特色的文化保护传承。

其中,京杭大运河淮安段体现江淮水乡、城河共生的文化特色。城区岸线重点推进桥梁美化、东西河口公园环境提升、运河景观眺望点打造、亲水空间设置等景观塑造工程,打造水清岸美、古运流芳的文旅画卷和主客共享、幸福宜居的魅力水岸;郊野岸线主要突出水立交、淮阴船闸等水工设施景观、运河川流不息的航运风光和沿线水美村庄特色,通过大运河将田园、花园、美丽乡村串联,彰显运河水乡和治水枢纽的独特风貌与质感。

张福河段则体现乡野聚落、生态农园的文化特色。加强清口枢纽等水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突出大运河沿线城镇、村落的特色风貌塑造,加快滨河防护林建设,彰显马头镇人文荟萃、田园花香、水韵悠悠的独特景观,打造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和沃野芦荡、碧水清源的优美生态景观。

洪泽湖大堤段体现传世古堰、湖趣之城的文化特色。突出水工文化传承,重点推进重要闸口环境提升、滨湖景观驿站打造、老城区滨湖地段环境提升、重要桥梁提升与亮化等景观塑造工程,打造蓝绿交融、生态共享的传世长堰和向湖而生、旅居两宜的魅力趣城,彰显蒋坝镇烟波浩渺、湿地葱茏、湖镇相依的特色风光。



洪泽湖大堤



定目标

2022、2025、2035 都将有新样貌

大运河淮安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有了细则,又该如何保障实施呢?《细则》送审稿也将这一点进行了明确。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牵头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风貌引导等工作,市发展和改革、水利、文化旅游、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等部门及市、区大运河办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强化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

阶段目标也在《细则》送审稿中明确。至 2022 年,在区、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滨河生态空间、建成区、核心监控区其他区域的具体范围,细化落实生态用途区域、农业用途区域、村庄建设区域、城镇开发边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的管控要求。

至 2025 年,大运河淮安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格局全面形成,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管控措施基本完善,核心监控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彻底清除,国土空间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沿线绿色生态廊道岸绿水清风貌初步形成,运河沿线各类自然人文资源有效整合,打造成为古今辉映、城河共荣的人文画廊、生态画廊、富民画廊、宜居画廊。



清口枢纽景区一角

至 2035 年,大运河淮安段在全省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发挥,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得到深入挖掘和活态传承,现代化展示体系全面形成。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淮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核心监控区内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规划等要求的已有项目和设施全部搬离,绿色生态廊道贯通建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全面展示大运河淮安段生态优势和文化魅力,重塑"运河之都"繁华盛景。



大运河淮安段正在进行生态修复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李鸣

图 | 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淮安市大运河办、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文旅厅等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